的一条动态,转发了“雪龙”船二副邢豪的朋友圈:最新消息情况发生后,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立即研究部署并开展应对工作,把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及时对船舶安全状态进行监测,精心组织对受损部位进行检修,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制定后续科考作业方案。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的一条动态,转发了“雪龙”船二副邢豪的朋友圈:最新消息情况发生后,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立即研究部署并开展应对工作,把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及时对船舶安全状态进行监测,精心组织对受损部位进行检修,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制定后续科考作业方案。
清理甲板上的冰雪 撞击后的“雪龙”号 19日,“雪龙”号在南极的密集冰区里航行,受到浓雾影响,意外与冰山碰撞。当时的天气情况究竟有多恶劣,浓雾究竟有多浓?“雪龙”号与硕大的冰山碰撞,千钧一发的紧急时刻后船上的科考队员又是怎么处置的呢?紧急关头“雪龙”船团队如何应对?全速倒船避免与冰山剧烈碰撞 事发当时,“雪龙”号在冰区内航行四周都被浓雾缠绕,肉眼的能见度非常低,直到迎面碰上冰山的瞬间,冰山才显露真
突击队员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左三)合影。 队员们正在对桅杆进行维修。 受损的“雪龙”号到达长城站。 1月30日,从长城站传来消息:29日9时(北京时间),经过5天夜以继日的抢修,肩负南极长城站输油管线维护任务的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6名山西青年队员,在极度缺乏机械设备的条件下,靠人力顺利完成“雪龙”号船首的桅杆修复任务。经检修后的“雪龙”号科考船已恢复功能,驶离长城站,继续执行南极考察任务
“海洋之心”庆新春。 共舞庆新春。 嗨,交个朋友吧! 嘿,哥们,咱俩见过没? 南极企鹅和北极熊“跨时空”相见。 南极企鹅与北极狼会面。 祝大家新年快乐。 东北网2月5日讯(记者 平静)听说过北极熊和南极企鹅见面吗?见过海象和白鲸同台演出吗?大年初一,哈尔滨极地馆的极地动物们来了一次跨越南北极的集体“大串门”,大名鼎鼎的南极“淘学”企鹅和北极熊、北极狼“跨时空”相见;极地白鲸和憨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3日报道,在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期间,中国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顺利完成对东南极冰盖分冰岭、埃默里冰架南缘等重要航线的探测,标志着中国科研人员具备了独立开展南极航空科考能力。 “今年是‘雪鹰601’固定翼飞机航空科学考察最艰难的一年,任务设定上创造了单次飞行时间和任务难度最大的历史。两次冰脊B的飞行和两次埃默里冰架南缘的飞行,在国际上也堪称同类科考飞行的极限”,第35
2月15日,"雪龙"号途经南极西冰架。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摄这是2月15日拍摄的南极西冰架前沿。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摄这是2月15日拍摄的南极西冰架海域的冰山群。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摄这是保持着从冰架上断落时形状的平顶冰山(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摄这是像初生荷叶一样的新冰(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摄这是2月15日拍摄的南极小冰山上的企鹅群。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摄这是海面上的企鹅群(2
这是在中山站附近内陆出发基地拍摄的冰山群(2月10日摄)。 1989年2月建站的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南纬69度22分、东经76度22分,地处南大洋普里兹湾东南沿岸、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与俄罗斯进步站毗邻。 在中山站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有南极冰盖及其边缘的达尔克冰川,有从冰盖及冰川上崩解入海的冰山群。其中,达尔克冰川正以一年约150米的速度向海洋流动,冰川进入海洋的部分在海水和大气作用下崩解成冰
科技日报记者 陈瑜 南极中山站站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大气与空间物理学研究室主任胡红桥正在经历第三次南极越冬。 近日,南极中山站激光雷达安装成功。在天空晴好时,今年他和团队可实现对极区中高层大气24小时昼夜连续观测,填补我国极区中高层大气观测空白。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日前在南极中山站顺利完成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探测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1989年2月26日,我国在白色荒凉的
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30岁“生日”。30年来,中山站已经发展成为南极大陆上的一个现代化“科技小镇”,同时也是中国南极内陆考察的枢纽和固定翼飞机保障基地,在中国南极考察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山站,于1989年2月26日在南纬69度22分、东经76度22分的拉斯曼丘陵上建成,是继长城站之后的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2019年2月12日,中国南极中山站一角。(据介绍,建站初
新华社“雪龙”号3月6日消息,“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载着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6日航行在我国南海海域,预计6天后靠泊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本次科考期间,考察队经受南极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克服“雪龙”号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建成我国南极首个雪下工程科考队在泰山站新建了我国在南极的首个雪下工程。新建雪下工程完成了站区能源供给、取暖保温、融雪供水
本次科考期间,考察队经受南极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克服“雪龙”号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