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雾弥漫,雪龙号在南极迎面撞上冰山!
清理甲板上的冰雪
撞击后的“雪龙”号
19日,“雪龙”号在南极的密集冰区里航行,受到浓雾影响,意外与冰山碰撞。当时的天气情况究竟有多恶劣,浓雾究竟有多浓?“雪龙”号与硕大的冰山碰撞,千钧一发的紧急时刻后船上的科考队员又是怎么处置的呢?紧急关头“雪龙”船团队如何应对?
全速倒船避免与冰山剧烈碰撞
事发当时,“雪龙”号在冰区内航行四周都被浓雾缠绕,肉眼的能见度非常低,直到迎面碰上冰山的瞬间,冰山才显露真容。巨大的冲击力让船头桅杆瞬间断裂。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队员任松说,当时看到就是雾很大,雾大得几乎是船头那个冰山看不到。大家说把冰山照下来,等他把手机拿出来时,冰山已经看不到了。科考队队员刘铁军说,当时看到了那个冰山,确实能见度非常低,很近了才看见模模糊糊冰山的影像,而从右舷看冰山,非常庞大,看不到边际,这种突发情况确实很难避免。
等到临近发现迎面是一座冰山时,当班驾驶员果断采取全速倒车,减缓了前进的速度,避免了跟冰山发生更剧烈的碰撞。
科考队队员邓文洪说,撞击的一瞬间,在四楼甲板也感受到了,跟平时破冰的感觉明显不一样。回头看见“雪龙”号的烟囱冒比较大的黑烟,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黑烟,全力地在往后退。
科考队队员、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周朦说,从看到冰山到进入全速倒车,这个判断只有零点几秒。全速倒车在降低船速,对减少碰撞冰山的可能性和减少损害非常关键。如果全速撞上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在零点几秒就做出准确反应,需要非常冷静、非常熟练的操作才能做到,这才挽救了我们整个“雪龙”号。
在船105人全部平安无事
“雪龙”号后退至安全区域后,考察队立即组织清点人员,迅速确认所有在船的105人都安全无虞。
快速后退到安全区域的“雪龙”号,船头堆积了从冰山上下来的大量冰雪,一直覆盖到了二层的平台上。怎么才能清理干净呢?
堆在船头的冰雪,估算大概有400立方米,重量超过250吨。从当天下午5时开始,船员、队员陆续到船头进行清理工作。船员每四小时换班、队员每一个半小时换班,接力除冰。
没有专业的除雪工具,大家就用铁锨、铁镐、撬棍,就连房间里的脸盆、水桶也都派上了用场。
经过连续奋战,大家先把船头的两座吊机清理出来,把一些四五吨重的冰块用吊带绑好,拿吊机吊到船外。
船头的清理工作总算结束了。然而“雪龙”号当时依然处在海况恶劣的阿蒙森海,孤立无援,距离最近的我国科考站还有好几天的路程。
将和中山站夏季科考队员一起返航
在初步确认船舶状态安全之后,“雪龙”号布放无人机,重点对船艏区域进行查勘。经过综合评测,最终确认压载水舱、油舱情况正常;主机及其他船舶动力设备工作正常;通讯、导航设备运行正常。对受损最大的船头,22日开始,船上就组织人员进行修复。
全身体检之后,“雪龙”号迅速离开了密集冰区。不过,出于对人员和船舶的安全考虑,考察队还是决定调整作业方案,驶往计划外的长城站,去做进一步专业体检。一部分科考队员将结束任务,从那里出发回国。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船基首席科学家陈大可院士:
在冰山密集的区域,特别是阿蒙森海这块儿,有很多我们原来不知道的挑战,说明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地加强探测能力。这些区域,不管从科学上还是从国家需求上肯定是要达到的,所以就对我们提出新的挑战,下一步一定要总结经验,为以后进入这些区域作业积累经验。
现在,“雪龙”号已经安全抵达了长城站。经过专业评估后,“雪龙”号将绕过小半个南极大陆,返回中山站,在那里接上夏季科考队员和内陆队队员一起返航。据央视报道
来源: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