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汤不换药,上市容易,监管弱化?科创板注册制误区澄清
从提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上交所公布科创板上市首批受理企业名单,科创板“开闸”仅用时138天,进展速度之快超出市场预期。
3月22日至29日,上交所连续公布四批受理企业名单,目前已有28家企业的上市申请获得受理,科创板开板、注册制正式运行进入倒计时。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证券市场:风雨后的彩虹”分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等专家,围绕科创板和注册制将为资本市场带来的变化进行了探讨,并且针对目前市场认知的一些误区进行了澄清。
注册制和核准制是否只是名称和审核主体的变化?实行注册制之后企业上市是否更容易?监管是否会弱化?专家们认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重大改革,必须澄清观念误区,稳步推进。
误区一:注册制和核准制只是名字和审核主体的变化
李超:注册制和核准制有什么区别?是不是换汤不换药?如果二者仅仅是一个名字的区别,我认为毫无意义。其实这背后有一系列的逻辑变化,制度在进行变革。过去我们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是真实完整,在核准制下证监会及审核部门替市场操了很多心,各种门槛标准很多,导致大家认为上市不容易、条件限制比较多。这次科创板和注册制把一些过去的标准和门槛转化为信息披露的要求。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过去说选美,身高必须多少,眼睛得多大,鼻梁是否得2公分高。注册制也有一个基本门槛,这个不会变,法律是有基本要求的,但是还有一些可以交给市场的东西,比如说鼻梁多高要如实披露,然后市场来判断,市场觉得2公分是美男子,还是1公分半是美男子。这就是注册制和核准制从逻辑上发生的变化。
除了信息披露制度之外,注册制在询价、再融资退市等一系列制度上都发生了变化,这也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轮的改革也为以后的资本市场打下了基础,作为一个试点,试点好的下一步进行推广,争取使资本市场让大家越来越满意。
吴晓求:对于注册制有一种理解过于简单,认为注册制只是将审批核准的主体由证监会的发审委挪到交易所的专门委员会。这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虽然这一变化很重要,其背后的实质是监审分离,这是资本市场长期以来要实现的事情。以前中国的监审是一体化的,这存在重大缺陷,注册制实现监督和审核的分离,意义很重大。注册制意味着高度的市场化,尤其是定价的市场化、交易的市场化,未来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完全打通,也就不存在“打新”了,二级市场跌破发行价是常态,也没有连续的涨停板。
误区二:实行注册制之后企业上市更容易
吴晓求:科创板和注册制对上市标准没有硬性的财务要求,企业亏损也可以上市,这是对过去核准制的重大突破,原来主板、创业板都对企业盈利有一定要求,不要求企业盈利,但必须要充分披露信息,企业值多少钱,由市场来评判。注册制监管重点发生变化,原来的监管是企业在进门的时候有“门卫”,现在把“门卫”撤了,监管的重点放在过程中以及后台,前台不监管或者弱化监管,进来以后违纪违规要找你算账。这跟企业是否亏损没有关系,只要告诉大家亏损就OK了。
注册制对投资理念、风险的识别、判断什么样的企业有成长性,是一个革命。别看企业亏损,但它可能有投资价值,注册制不看你的过去,也不看你的今天,是看你的未来。
任泽平:注册制不审批了,这实际上是很严重的误解。注册制不意味着不审批、不监管,它是监管的一个升级,对监管和立法的要求非常高。
大家知道注册制对盈利的要求下降,过去搞核准制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错失了很多新经济企业最好的成长期,因为它不盈利,因此很多企业都没有办法在国内上市,我们错过了它的红利。核准制大部分审出来的企业可能是在发展阶段的顶峰时期,中国有3500家上市企业,大家知道中国有多少家僵尸企业吗?有500多家,如果广义一点可能有上千家僵尸企业。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从哪儿来?一定要推崇基础性的改变,就是注册制。虽然注册制对于上市门槛降低了,但是美国的注册制对证券欺诈的惩罚程度,包括会计准则要求都更加严格。我们20多年3500家上市公司,一共退市110家企业,累计退市率不到2%,美国搞注册制退市率达到10%。如果门槛降低以后,没有对公司治理透明度的要求,没有对证券欺诈的重罚,没有比较严格的退市机制,将会成为非常危险的事情。
李迅雷:过去我们的市场管控太多,对上市标准定得太严,标准要求太具体,市场化程度就低,现在通过这样一个宽泛的做法使得注册制能够推进起来。今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专门提到,要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所谓的出口就是要按照有关制度,严格规范退市制度,这样才能实现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
过去28年来为什么中国股市表现不尽人意?这与我们没有严格实行优胜劣汰有关系,进来看起来是高标准严要求,但是因为要满足这些标准有些操作的痕迹比较明显,注册制使得操作不明显,更加市场化了。如果市场出口也严格执行的话,好的公司留下来,坏的公司能够出去,将为资本市场长期活跃成为牛市奠定基础,无论对于市场的长期规范健康发展,还是对于证券行业中各种机构所做的业务,都是很大的促进。开放度的提高使得更多的外资能够进来,市场容量能够进一步扩大,因此我是非常看好这个注册制,对改革寄予很大厚望。
误区三:实行注册制之后监管会弱化
吴晓求:并不是说注册制就不监管了,注册制更要监管,只不过监管重点发生变化。实行注册制之后,监管的重点主要是信息披露,要确保信息披露充分、真实、完整。法律框架也不一样,对于违规违法的处罚力度要加大,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包括虚假信息披露、欺诈上市、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等一系列行为,首先要处罚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虚假信息披露的源头,其次是中介机构,让大家知道权和责是对称的。这也意味着法律需要修改,注册制与严格处罚、集团诉讼制度是密切相连的。
我们长期以来把资本市场理解为金融机构融资市场的延伸,但资本市场主要的作用不是融资,而是一种财富管理的机制。由于过去太注重融资,所以资本市场的规则政策对融资者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没有把投资者利益保护放在首位。虽然口号喊得很响,但是各种法律制度、各种规则实际上都有利于融资者,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没有到位,比如说违规违法的成本很低,没有集团诉讼制度,这都是在维护融资者的利益。实行注册制以后违规违法成本要提高,欺诈上市“终身不能翻身”,要告别50万罚款的时代。
李迅雷:我们的理念需要发生变化,注册制之后,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把监管后移,把市场的机制充分发挥,这样才能够促进市场的发展。
注册制试点推出之后,后期的执行和监管是否严格也是值得考虑的。现在投资者对于这个市场给予比较高的预期,问题在于接下来我们的监管和落实到底会怎么样,如果落实不到位的话我们就很担心这个市场会不会又回到从前。当然这不是证监会一个监管部门的责任,我觉得是资本市场每一个参与方的责任,包括投资者、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监管部门,要一起努力把注册制落实好。除了注册制以外,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方面也要逐步完善,例如我们的证券法修正稿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台。要敬畏市场,还要敬畏法律法规,遵循市场化的原则,这样我们的资本市场才有可能长期健康发展。
新京报记者 顾志娟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