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广西探索绿色金融新举措促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财经

2019-03-29 15:41

广西首笔生态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日前在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南昌屯发放。这是广西银行业内首次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了抵押担保方式和贷款期限。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举措将进一步破解林权融资贷款难的问题,有利于推动绿色金融、林下经济、生态保护良性发展。

据介绍,生态公益林为人们生存生活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生态公益产品,国家明确以严格保护为原则,其林木采伐及流转、抵押等受到严格限制。

河池市林地面积为2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0.05%,其中生态公益林1951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的51%。目前河池许多地方农民守着大片公益林,却不能砍伐变现,想发展林业经济却没有资金来源。

为了破解林权融资贷款难的问题,中国农业银行与河池市政府试点推出生态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探索以未来公益林补偿作为质押获得银行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按照预期,这一绿色金融产品将解决农村集体和农户融资难融资贵、没有抵押的困难,解决村级集体、农户发展生产脱贫攻坚的资金需求,并发挥银行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的资金杠杆作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此成立了县级专门协调机构,相关乡镇均成立了生态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管理办公室,随后还将有11个乡镇陆续收到此贷款。据了解,该贷款将很快在河池推开。

河池市副市长齐联表示,生态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作为一种绿色金融产品,是生态公益林分布区助推精准扶贫的金融创新举措。2018年,河池全市发放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补偿金2.6亿元,如果按照贷款条件放大五倍即是13亿元,这将是一笔巨大的绿色金融资产,既能造福不少相关的贫困户,也将对河池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河池市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把未来若干年的预期补偿收入转化为眼前的发展资金,把生态公益林这一沉睡的资产激活,真正实现了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生态出效益。

“这一绿色金融创新举措,将进一步破解林权融资贷款难的问题,让农民真正分享到林业改革的红利,是实实在在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将最终实现绿色金融、林下经济、生态保护良性发展。”齐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