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口服避孕药有望上市?避孕本来就不该只是女人的事
新药名为11-β-MNTDC,原理是通过雄性激素和黄体酮的联合作用,降低男性体内产生精子的激素,停药一个月左右会恢复正常。洛杉矶生物医学研究所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宣布,对40名男性的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种新的实验性口服药物是安全和有效的。
无独有偶,去年底,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也研发出一种“男性避孕凝胶”。
将这种凝胶涂在男性肩膀或上臂上,每天使用8到16周后,精子的数量会下降到足以防止怀孕的水平。停用三到四个月后,精子水平又会恢复正常。研究人员招募了50对夫妇,从2018年11月28日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试验,试验结果将在2022年揭晓。
两条消息都迅速地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而其中最被大家关心的评论则是:恢复不了怎么办?不怕万一吗?是药三分毒啊!
不怪群众反应大,在避孕这件事上,男性缺席太久了。据统计,目前,针对女性使用的避孕手段超过十种,而针对男性的寥寥无几。
男性避孕最常用的两种方式是什么?一,男用避孕套;二,输精管结扎手术。
第一种很常用,尤其在中国。去年,华坤女性调查中心进行了一项“现代青年安全避孕认知与行为调查”,共2378人参与(超过八成是女性),结果显示,在所有避孕方式中,使用男用避孕套约占73%。
输精管结扎则陌生得多,在国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15 年,中国的计划生育手术中,输精管结扎术只占全部手术的 0.6%,而同年,美国使用输精管结扎术进行避孕的情侣占情侣总数的 10.8%,英国是21%。
避孕是一件重要的事,对夫妻来说很重要,对全世界来说同样重要:保护妇女身体健康、减少不合时宜的怀孕和分娩造成的婴儿死亡、预防艾滋病毒等的传播、减少少女怀孕、减缓人口增长等。
但是,长久以来,避孕都被作为女性的事。联合国2015年曾针对“避孕药具使用趋势”做调查,以结扎为例,下图蓝色部分代表男性结扎的比例,粉色代表女性,如图所见,只有加拿大、韩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蓝色超过粉色。
实际上,作为一种可以终身避孕的手段,从手术范围、手术时长、术后恢复情况、手术费用、不适程度、手术风险等方面,男性输精管结扎都是优于女性输卵管结扎的选择。在大家最关心的避孕成功率和复通成功率方面,两者效果也没有明显差别。
来源:微博@六层楼先生既然男性结扎更方便也更便宜,为什么到头来结扎的还是女性?
女性可以吃短效避孕药、紧急避孕药(慎用,对身体伤害大),为什么男性吃药还得等十年?
显然,这不是科学结论能解释的事。在这个选择背后,是长久存在于女性身上的避孕手段之多和避孕权力之少的矛盾。
它让女性成为事实上的避孕主体,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主动权。
出于避忌、羞耻感或男性主导的价值取向,长期吃短效避孕药对身体不好、对将来生孩子不好(这种话太常见又极有杀伤力)的错误观念束缚,国内女性选择很少,避孕主导权属于男人,避孕套成为主流。
但是,男用避孕套有一到两成的失败率,且在实际情况下要考虑男性意志——他们想不想、愿不愿,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她们的命运。一旦意外怀孕、甚至被迫生产,女性都是承担后果的那一个。
有个数字触目惊心: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2013年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这还不包括药物流产和在未注册私人诊所做的人工流产数字,居世界第一,约占全世界总数的六分之一。
1300万人次,这个畸高的数字背后,是被放弃的孩子,是身心承受伤害的母亲,以及,“看不见”的父亲。
华坤女性调查中心的报告显示,被调查者中,更偏向女性主导的长效避孕方法(如避孕环)和短效避孕药的使用比例仅仅占到11.4%和5.9%。也就是说,目前被证明最方便科学的避孕手段——服用短效避孕药在国内还很少人用。
截止到现在,全球已有超过10亿的女性使用它来避孕,同时也是欧美女性避孕的首选,联合国2014年公布的资料显示,美国人中选用药物避孕者占16.3%,法国人、德国人中这一数字更高达近40%。去年一项发表在《美国产科和妇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服用过避孕药的女性罹患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概率显著降低。
短效避孕药除了能有效避孕,还能改善生理期带来的不便、痛经或经前综合症的困扰。甚至有多项研究确证,长期服用避孕药可以降低女性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两种癌症的发生率。
当然,任何一种避孕手段都有适宜人群,有需求的男女可以求助专业人士,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但观念的矫正是必需的:虽然由于生理结构差异,在科学突破到男性可以生孩子之前,生殖这件事还要落在女性头上很久。但是,与之相关的避孕、抚育等一系列责任,并不理所应当归女性承担。
女性可以主动掌握避孕的权力,生育自主的权力,身体自主的权力,进而争取在两性、职场、社会上的平等地位。在这个意义上,男性避孕技术的进步是一件意义深远、值得鼓掌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