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这儿就是第二个家乡 3位法国老师的“海宁梦”

独家观点

2019-03-28 07:49

2019-03-27 21:2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汤梦丹 王哲能 通讯员 周梦

法国人让逸夫(Jean-Yves ROUX)有一叠厚厚的收藏,是巴黎通往上海的机票,而这些旅程的目的地都是一样的——海宁。这是他第14次来海宁,过去两年中,他大约有150天是呆在海宁的。

让逸夫今年60岁,来自法国西部小城普瓦捷,是海宁技师学院(筹)中法合作智能制造班的一名培训老师,和他的法国同事吕克(Luc COUSIN)、西里维奥(Sylvio SULPIZI)一起,负责教授学生自动化生产线操控的各项技能。

近日,在海宁技师学院(筹)尖山校区,记者见到了让逸夫,戴着一副眼镜,黑色的夹克衫配上休闲裤,一副理工男的派头。他还向记者展示了里面穿的polo衫,“这件是我在海宁银泰买的。”

法国课堂搬进海宁

法国时,让逸夫、吕克和西里维奥都是法国机械及冶金行业工业联盟(UIMM)的专家,有着超过30年的经验,专门从事机械制造方面的培训工作。2017年9月,随着海宁技师学院(筹)中法合作智能制造班开学典礼在尖山校区举行,他和同事们受邀来海宁,为海宁的老师和学生提供技术培训。

现代、有朝气——这是这群法国人对海宁的第一印象。“我十分有幸可以见识中国的‘小城市’海宁。”吕克幽默地说,“我的家乡也是法国的一个小城市,只有1200个居民,但海宁,可能超过了80万!”

自2017年以来,中法合作智能制造班已招募两届学生,共3个班,教授的主要内容是自动化生产线操控、设备维护以及卓越制造。为此,他们几乎隔一个月就会来海宁一趟。

上课的地点是装着两条自动化生产线的“车间”,所有的设备全部是法国进口的。每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就像是一个机器人,既可以运行预先设定的程序,也可以接受人的指挥。

西里维奥正在和学生们一起分析几张图表。这些弯弯曲曲的折线代表着同一设备在不同设定下的合格率、生产率。西里维奥从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控设备中自己感受,直到找到效率最高、最精准的设定。

“他们非常严谨,非常强调细微的变化,但同时又很幽默。” 中法合作智能制造班的学生竖起了大拇指。

除了强调自主思考,这三个法国老师还带来了充满法国特色的“工学交替”上课模式。

何谓工学交替? 与平日里我们所见的两年上课、一年实习不同,这个班的同学几乎是上一个月的课,就去企业实习一个月,如此循环往复。

为什么要这么设置呢? “可以让企业及时地反馈意见,以便学校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让逸夫回答说,在这种工作学习交替进行的模式中,学生可以更快找到自己的学习重点,更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我觉得工学交替真的很好,学校里能学到企业学不到的东西,企业里能学到学校学不到的东西。而且学校学的知识和企业学的知识可以互补的,这让我感觉非常有趣。”学生朱利智十分认同这样的教学模式。

从这个班毕业后,每一个人都会往成为一名生产线操控师努力。无论在汽车、铁路、混凝土,抑或是造纸、食品加工,几乎所有的制造行业都需要生产线操控师。一线工人常有,懂设备维护的操控师可不常有。在海宁及周边地区有很多法资企业都有很大的人才缺口,有经验的操控师月薪都在一万元以上。

将海宁印象带回法国

“刚开始来海宁时,除了酒店和学校,我们都不知道去哪里。”让逸夫坦言,“现在,这里已经成了第二个家乡。我们会去商店购物,去饭馆吃饭,在这座城市漫步。”

来之前,他们从未听说过海宁。但现在,每次回了法国,他们还会把海宁挂在嘴边。

在盐官度假区,他们看了潮,参观过王国维故居,对潮水印象深刻。在海宁中国皮革城,他们也没忍住买买买的冲动。“当我们买了一些海宁生产的皮具带回法国时,我朋友一直跟我说下次去帮他也买个包回来。”让逸夫笑着说。

“海宁有很多树、很多花,是一个很可爱的城市。”在他们看来,海宁的绿化非常好,到处种满了树与花,广阔的公园比比皆是。“海宁有很多可以散步的地方,鹃湖、洛塘河、东山森林公园……”

“对了,我们还去过老城,那里有很多灯彩。”他们比划着想让我们明白,“哦,南关厢。”随即大家都笑了。

海宁这两年的变化,对于习惯了欧洲慢生活的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这么说吧,我们晚上在酒店入睡,隔天早上醒来,就能看见外面的建筑长高一大截,这是中国的力量,太巨大了!”吕克夸张的话语引起一阵笑,但其他两人纷纷表示同意他的观点,“还有这些路、房子。我们刚来时还在造,现在早已竣工,然后新的建筑又造起来了。”

编辑:煎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