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VR创作组促特色发展 文理学子作品创佳绩
近日,历时八个多月的国内VR视频制作最高赛事“青年之声‘潍坊杯’VR制作大赛”圆满落幕,由四川文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创作的VR纪录片《佳露》斩获了大赛的最高奖项——特等奖,又一次成为了本届比赛的亮点。
颁奖典礼现场,VR纪录片《佳露》得到了组委会和评委会的一致好评,此次大赛由共青团中央影视中心联合潍坊市政府、共青团“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以及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主办,面向全国各大高校和青年组织征集作品,自去年5月发布消息到作品截止征集时,全国共有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40多所高校参与,参赛人数近4000人,参赛作品530多件。
一、捷报频传
本届大赛,四川文理学院除了VR纪录片《佳露》斩获全国特等奖,学校报送的其他三件VR纪录片《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青春文理飞扬》《巴蜀盘歌》也获得了全国优秀作品奖。
二、真实动人的《佳露》
经过反复讨论筛选主题,创作团队最终选择了“山村里的留守儿童的一天”作为创作题材。据创作团队介绍,如今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这些孩子目前的内心缺失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及整个社会的未来,多一份关怀,未来就多一份美好。创作团队希望能通过VR视频技术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进入主角的时空,认识更加真实的“留守生活”。
2018年夏天,团队成员匡建州、陈俊科和张晓疆一行三人了解到宣汉县峰城镇葫芦小学有几位留守儿童,经过实地调研考察,他们最终确定了不到10岁的小佳露作为拍摄对象。小佳露并不是专业演员,拍摄初期,她时常因为不适应镜头而多次NG,但在几位哥哥的悉心引导下,她渐渐地放开了,为观众呈现出了自己真实的日常生活。
“那样艰苦的环境,我们几个男生都连连叫苦。”拍摄期间,他们和小佳露的家人同吃同住,睡着硬板的床,吃着无味的菜,每天与小佳露一道走40多分钟的上学路……他们既心疼小佳露,又更加坚定了一定要认真完成好作品的创作,团队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得知《佳露》获奖后,创作团队感慨道,他们不仅是要展示VR应用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准,更多地希望通过影片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
每一朵鲜花绽放的背后,都离不开一群辛勤的园丁。每一次文理学子在VR视频制作领域绽放光彩时,都离不开专业老师们的用心指导和培养。
在四川文理学院积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大背景下,文学与传播学院党政班子带领全院师生积极思考如何发挥出学院专业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文学与传播学院教研室全体教师致力于学习学科前沿动态,通过外出学习培训接触到了虚拟现实产业,并立即被虚拟现实产业的广阔前景所吸引。连续两届的VR创作参赛,从选题、文案、拍摄、剪辑、配音到最后的包装输出,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凝聚了师生团队的用心创作和打磨。连续两届的获奖团队都将这些奖品无私贡献给了筹建中的“青年之声”VR工作站作为公共资源进行使用,并不断地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让学院更多的热爱VR技术的师生创作团队能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资源进入更加深入的学习,争取创作更多更优秀的VR作品呈现给观众。
创作团队的每一名师生内心都是充实的、满足的,他们说:“我们用心付出了,我们全力奋斗了,我们实实在在收获了成长与进步,就足够了。这只是一个起步,却让我们也望见了光亮的未来。” 望见光亮未来的不仅仅是文理学子,还有未来的VR工作站。
未来已来,远方可期!(曾美静 甘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