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这样包装的进口食品别再买了,快来听听检察官怎么说!
进口食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但并非洋食品就是好的,目前市场上的进口食品质量参差不齐。自今年1月下旬以来,定海区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就发现了多起销售无中文标签预包装食品案件,并针对此类案件启动了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在全区进口食品领域掀起了一场专项整治“风暴”。
进口商品未贴中文标识引市民担忧
1
近日,家住定海人民北路附近的顾女士,再次走进离家不远的一个进口商品超市,惊喜的发现,商店货架上原来很多没有中文标示的商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标示明确的商品各归其位。
原来,今年1月,顾女士打算准备给刚出生不久的孩子,选择一款合适的国外奶粉,于是就来到了这家进口商品超市。商家给她推荐了几款知名品牌,但是让她不解的是,有几款奶粉罐身全是英文,没有任何中文标示或说明。这让她感到担忧和怀疑:“万一没有经过检测,或者是走私的呢?孩子吃的奶粉可不是儿戏!”
于是,顾女士将这一情况,通过公益损害随手拍平台反映到了检察机关。
定海区检察院接到该案件线索后,迅速展开调查。办案检察官通过多次调查取证发现,这家开在定海闹市区的进口商品超市不仅有些奶粉没有中文标示,在货架上摆放、销售的20余款食品、保健品等均没有中文标签。
办案检察官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口食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等相关产品应当有中文标签,须详细载明食品的产地及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而涉案进口商品超市出售的二十余款食品均无中文标签,无法确定商品正规来源,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且具有危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一纸检察建议掀起进口食品领域整治“风暴”
2
1月21日,定海区检察院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履行监管职责,对涉案商店违法经营行为依法查处,并进一步加大对市场上同类进口食品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市场监管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向涉案商店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商店有效整改,并对所有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进行了下架处理。
未贴中文标签的
进口食品
至此,案件成功办结,但是守卫民众舌尖安全的行动并没有画上句号。“我们对全区多家类似的商店进行了实地查看,发现这种进口商品不贴中文标签的现象,并不是个案。”定海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以此案为契机,突破“一案一办”思维,全力发挥诉前检察建议的辐射效应,以点带面推动辖区内进口食品安全大检查。
该院与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沟通协调后,自今年2月开始,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进口商品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区范围内的超市、各类进口食品专营店、母婴店等的进口食品、保健品进行全面检查、整顿。截至目前,专项整治共查获涉嫌销售无中文标签食品案近10件,针对检查发现的合格证明材料不齐全、进销货台账不完整等问题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并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处罚,有效净化了进口食品经营秩序。
据了解,在此次联合专项整治活动中,检察机关与市场监管部门初步形成合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等机制,双方形成监督合力,推动公益诉讼触角向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延伸,协调解决在行政执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检察官说: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为了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检察官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和进口食品经营者谨慎购买和销售进口食品,消费者在购买前要注意查看食品外包装上是否贴有中文标签、标识。一旦发现在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存在侵害群众合法权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可以通过公益损害随手拍平台或者拨打12309检察服务热线向检察机关进行举报。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检察机关依托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加强对进口食品的监督管理,有效防范进口食品消费中的安全风险,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我们是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