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公里无人驾驶有望提前实现
文|科创财经社汇编
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智能汽车的一种新兴产品,也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的。
据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最新报告显示,2010年到 2015年间,与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超过22,000件,并且在此过程中,部分企业已崭露头角,成为该领域的行业领导者。
【1】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在可行性和实用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在1992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
世界上最先进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测试行驶近五十万公里,其中最后八万公里是在没有任何人为安全干预措施下完成的。
而在今天,互联网行业老大百度开始在无人车领域大力布局,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新增数条专利申请的公开信息。其中包括无人驾驶汽车的传感器组合装置;交通标志识别方法和装置、无人驾驶车辆控制方法及装置等。
想在无人车领域分一杯羹的不仅仅是百度,还有行业巨头软银。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称,软银为首的财团,正与Uber进行后期谈判,计划向其自动驾驶部门投资10亿美元或更多资金。根据讨论中的交易条款,Uber自动驾驶部门的估值在50亿到100亿美元之间。
据路透社报道,分析师给Uber的市值,最高达到了1200亿美元。投资者中,除了软银愿景基金,还有至少一家车厂。投完之后,自动驾驶部门的控制权,仍旧在Uber手中。
【2】
Uber在无人车领域的成绩其实并不及格,Uber的自动驾驶部门于2015年成立,几年来经历了与Waymo的官司、无人车撞人致死事件之后,鲜有进展。
从路测数据来看,每0.6公里都需要人工干预一次,与Waymo相差了大概20745倍。
那这样的成绩,为什么软银还要出手投资?
掌舵人孙正义在接受CNBC采访时显现出了端倪。
孙正义认为,自动驾驶的崛起会让网约车变得更有效率,成本更低,从而让Uber变得有利可图。但想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有市场规模。整个访谈中,他两次提到,如果价格合适,将会出手支持Uber。
无人车行业是一个烧钱的行当,短期不能全面落地,带来回报,让许多公司都开始力不从心。
Uber更是如此,每月2000万美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2017年新CEO达拉上任时,曾经一度打算裁掉整个无人车部门,虽然最后没有成行,但也能够看出他对无人车业务的态度。
2018年8月,Uber接受了来自丰田的5亿美元融资,一道研发无人车业务。对于软银来说,不仅仅是投资战略得到实施,Uber上市之后,作为第一大股东的软银,投资也就有了退出机会。
【3】
而近日,百度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后一公里自动驾驶更容易实现,因为速度慢,电脑的反应需要一些时间,这样子出事的概率会低一些。
即使出事,它也不会像在高速上一样引发重大的事故。所以在这方面的研发实验上,我们就会放开了去做一些尝试。因此,李彦宏认为最后一公里自动驾驶会提前实现。
近年来,百度已经将其重心主要放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除了搜索业务之外,其在智能系统、自动驾驶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突破。随着百度无人车路测里程逐年增长,其离自动驾驶商业化也越来越近。不久前,百度重磅发布了Apollo Enterprise(Apollo企业版),是全球首个最全面的自动驾驶和车联网领域的商业解决方案,开启了自动驾驶商业量产时代新征程。
无人车之路漫漫,但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植根到这一领域继续奉献自身的力量。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科创财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