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我给王小帅写了封信,聊聊他的新片

文化娱乐

2019-03-14 18:30

中国,听过王小帅名字的人不少。

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说起王小帅,映入脑海的就是《十七岁的单车》,还有高圆圆那张还稚气未脱的脸。

电影稍微了解多些的,大概会知道,很长一段时间内,王小帅是第六代导演、独立电影的代名词。北影毕业的他,最开始被分配到福建电影制片厂工作。

王小帅早期的电影,有着浓郁的独立电影色彩,玩的野,探索性强,可以说是当时最先锋的一代电影人。

处女作《冬春的日子》,黑白镜头如同画家笔下的速写,单调的画面,一切都陷入寂静与平淡之中,一如青年画家冬与春的生活。

《冬春的日子》记录90年代初,身处剧烈变革之中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迷茫与寻觅,至今看来让人心碎。

王小帅的处女作成绩不俗,拿了不少电影节的奖,还被BBC评为电影诞生以来100部佳片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一部入选作品。看得出,艺术圈里的评委,对于王小帅的欣赏溢于言表。

不过对我来说,王小帅早期作品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跟贾宏声搞出来的行为艺术电影《极度寒冷》。

贾宏声在里面扮个行为艺术家齐雷,准备开展一项以节气为主题的行为艺术,具体内容听起来就很cult:

立秋日模拟土葬、冬至日模拟溺葬、立春日作象征性的火葬,然后等到夏至,要用体温融化一块巨大的冰,把自己冻死,完成冰葬。

猛人王小帅正好遇上另一个猛人贾宏声

电影里,王小帅肆意的探索着生与死的问题,挑战着人的传统认知与刻板印象。电影中,齐雷进行着旁人无法理解的前卫艺术;电影之外,王小帅将自己的电影,变成了充满哲学意味的先锋艺术品。

2003年,中国电影深化市场化改革,第六代导演结束蛰伏,王小帅还是继续自己特立独行的风格,更加随心所欲的拍些自己想拍的题材。

2003年,他交出的作品是讲述偷渡移民生活的《二弟》,故事拍的很压抑,看过的人估计不多

新阶段的王小帅电影风格变化不少。他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总是能够用细腻的镜头,用艺术探索中国人隐秘的情感角落。《青红》讲述支援三线建设者后代的身份迷茫,《我11》挖掘自己记忆深处的生活,《闯入者》则用悬疑的方式,讲述三线建设后期不为人知的隐秘往事。

尽管选择的题材大多带有特殊性,但是王小帅的讲述角度却相当温柔、平稳。他并不执着于放大那些强烈的情感,而是擅长从细碎的生活片段中,重现一个时代的记忆。

作为一名影迷,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王小帅2005年拍摄的短片《寂静一刻》,在这部只有3分钟的精致短片中,已经能够看出王小帅对于细腻氛围的把握能力,他日后的创作方向也初现端倪,颇有《十分钟年华老去》的意境。

从小在三线城市长大的生活经历,让王小帅积累了结实的生命力,每当镜头架起,过去的记忆就会在他的脑海中泛起。

拍《闯入者》时,他甚至说,要拍出空气中的草味、雨后的泥土味,牛粪与干草混合的味道,因为这些,都是春天的味道。这些在画面之外的丰富细节,让王小帅电影有着厚重的质感,随之而来氛围感会让你不自觉感受到,身处时代中的人内心情感。

王小帅有点像武功大成之后的杨过,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而他的大成之作,便是还有几天就要上映的《地久天长》。柏林电影节影帝影后双料大奖,足以证明这部片的分量。这样的新片,很难不让人充满期待。

电影中,刘耀军一家曾有个儿子,却因为意外去世,失去孩子的一家人从北方南下。王小帅用他们一家三十多年的漂泊生活,映射出中国三十年来的那些重大变化。

带有着时代记忆的中国人,看到刘耀军一家的经历,很难不感同身受。毕竟,电影里发生的,很多就是他们经历的日常生活。尽管王小帅还是保持了一贯的克制,可感动的情绪还是在心中沸腾。

托朋友帮忙,X博士编辑部搞了个机会,得到了和王小帅进行沟通的机会,聊聊他的新片《地久天长》。我们决定与小帅导演以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信中提了不少大家会感兴趣的话题。

对于X博士的想法,小帅导演意外的表示了兴趣,并给大家放话了:

有什么狠问题,尽管问,只能他能答得上来,一定给大家回答。

既然导演都放话了,相信大家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发问欲了。想要问小帅导演什么问题,直接在留言区留言即可,优质的问题,咱就放出来问问小帅导演。

为了满足大家对电影的兴趣,小帅导演还给咱安排了北京影院的包场,免费。

想要参加观影会的活动,

报名方式:后台留下姓名+电话,

收到我们短信=报名成功。

来吧,请大家看一看,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