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自动驾驶,Uber每月烧钱1.3亿
乾明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现在,有了一个准确的衡量指标了。
每月燃烧2000万美元,约合1.34亿人民币,以一月30天计算,每天446.7万。
这一数据,来自于最近披露的一份法庭文件。
文件中指出,Uber下此血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无人出租车的伟大愿景:
怎奈何时运不济,Uber颠沛流离。
正所谓是,曾经美好设想,现在已成明日黄花。
Uber的大跃进
这份法庭文件,是Uber与Waymo打官司的时候撰写的,提交于2017年9月,其中详细披露了Uber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细节。
文件中多次提到,Uber的烧钱速度,是每个月2000万美元。
Uber对无人车大花血本,可以追溯到2015年。
时任CEO的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将自动驾驶视为“关系到Uber未来生死存亡”的技术。
在他的带领下,Uber开始了自动驾驶技术上的“大跃进”时代。
先是一口气挖走了50多位CMU机器人实验室研究自动驾驶的专家。后又以6.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创立不足一年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Otto。
如此烧钱速度,为了什么?
- 2016年1月的一份报告预测,无人驾驶汽车将会在2018年为Uber带来利润;
- 同年5月预测,2019年Uber要拥有1.3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四个月后,这个数字就上升到了7.5万;
- 计划2022年在13个城市提供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如果从2015年2月Uber开始组建自动驾驶研发部门开始计算的话,每个月烧钱2000万美元,截止到现在,Uber就已经烧了9.6亿美元了。
这么多的投入,给Uber带来了什么呢?
官司、车祸、倒数第一。
残酷的现实
本以为重金收购的Otto能够加快自身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进程,到头来却成了一个烫手山芋,与Waymo打了一年官司,最后和解。
虽然整个过程中Uber的自动驾驶研究还在继续,但受到影响依旧是不可避免的。
官司解决一个月之后,Uber爆发“惊天一撞”,Uber自动驾驶路测陷入寒冬时期,直到2018年12月,才在匹兹堡等地恢复路测。
与此同时,各个竞争对手都在往前平稳行驶,领头羊Waymo正式在凤凰城上线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Uber的差距越来越大,距离自己的设想也越来越远。
根据加州机车辆管理局(DMV)披露的各家《2018年自动驾驶接管报告》,Uber在提交报告的28家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一,每隔0.6公里就要人工接管一次。
Waymo的成绩,平均每跑17846.8公里才需要人工接管一次。
二者差距,大概20745倍。Uber还任重而道远。
烧钱的行当
说到烧钱,基本上没有多少行业能够跟无人车比肩。
比如最近的大型融资,动辄都是亿美元左右往上,比如软银愿景,一出手便是9.4亿美元砸向Nuro。
Wyamo更是烧钱大户。从2009年到2015年底就已经花费了11亿美元,现在的烧钱速度是大约每年10亿美元。
哪怕是背靠谷歌大树,现在也开始一改风格,对外出售激光雷达,并打算接受外部投资。
至于Uber,在2018年就从丰田那里拿了5亿美元融资,来一起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了。
— 完 —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