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丨“基层减负年”呼唤真担当、真作为
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既是切中时弊之举,也意味着管理理念的革新。“基层减负年”将减负的迫切性、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通知》中的工作要求具体、务实,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比如《通知》提出,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这正是近年来基层反映突出的问题。
督查检查考核本是为基层工作服务的,可是一旦反客为主,就成为基层的“不可承受之轻”了。留痕本是为了便于管理,可是一旦异化为“留痕主义”,就成了赤裸裸的负担。
根据一些报道,有些地方的“留痕管理”已经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某乡镇每位干部的手机上普遍装有七八个工作APP和20多个工作类微信公众号,每天要花两个小时完成“留痕”任务;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各类考核记实簿、履职手册、日志等达11种之多;有扶贫干部抱怨,上级要求干部进村必须有影像记录,于是他们进村第一件事就是合影……
探究根源,形式主义的实质是缺乏担当。上级不敢担当,所以翻来覆去折腾基层,造出大量的“可视化工作成果”,向自己的更上级交差。过于重视“痕迹”,是不敢为实际工作负责。这也是一种“脱实向虚”。
为基层减负不是倡导放任无为,而是呼唤真担当、真作为。正如《通知》中所说:“强化结果导向,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
任何一种管理制度都应有一定的容错性才能运转自如。过度考核、过度留痕则体现出一种大家长式的倾向,仿佛基层干部都不能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殊不知,基层工作繁复多态,不是一些材料、表格能囊括的,哪怕这些材料、表格有多么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