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二战反思录:消极防御,法国人自己坑了自己

军事

2019-03-11 13:23

法国和德国彼此仇视、互相防备、停停打打已有两个多世纪的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灭亡波兰、入侵北欧之后,希特勒的矛头首先指向法国——6月18日法国政府宣布放弃抵抗,22日双方签订康边停战协定,法国战败,承认德国为占领国。可按理说,法国是当时世界一流的陆军,而在武器装备方面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也是最强的,那么法国为何在二战时会被德国迅速击败呢?到底是法国哪里出错了?

欧洲纸老虎,消极防御坑了自己

说到二战的法国,很多人立刻就会认为马奇诺防线是法军“防御”军事理论的标志,并固执的认为这条防线就是法国失败的根源。

作为当时欧洲大陆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对德国人的侵略野心是有所认识的。在众多的法国人当中他们始终认为德国是唯一的最危险的敌人。正因为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人就着手在法德边境修筑一道防御工事,即著名的马其诺防线

法国政府把大量的军事预算和大批精锐兵力部署在马其诺防线,以致于全法国上下异口同声:“看,我们的马其诺防线固若金汤!”自此,法国的外交、军事路线全部围绕这条防线来制定,孰不知这无异于作茧自缚,逐步形成了一种消极防御、被动挨打的局面。

应该说,法国的高层军事指挥官大都在“一战”中有着赫赫战功,有着同德国人斗智斗勇的经验,但是,他们一个个都被过去的光荣历史陶醉了,根本看不到大规模机械化兵团作战的时代已经到来。

法国指挥官们认为,未来战争仍然是以步兵为主的阵地战。因此,把大批坦克分散给步兵使用。这些一战的英雄们不仅军事思想落后,而且刚腹自用,顽固地认为德军不可能越过阿登山,他们的主攻方向就是马其诺防线

1940年5月1日,德军提出了一个“曼斯坦因计划”,即把大部分兵力集中于法、德、比交界的阿登山地区,这里有一条公路,交通极为不便,但却能绕过法军主力防守的马其诺防线,并在渡过马斯河后,直接进入法国北部开阔的平原地带,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到那时,德国的机械化大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抵英吉利海峡。这样一来,分兵迁回巴黎,切断法军退路也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了。

5月10日清晨,德军在荷兰海岸——马其诺防线展开全面进攻。他们首先以3000架飞机闪击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机场,一举摧毁了几百架飞机。至5月16日,法国防线全部崩溃,战局急转直下,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法国北部。

这时,法国雷诺内阁进行了部分改组,贝当任副总理,魏刚任总司令。魏刚上台后,即在法国北部松姆河和埃纳河一带仓促构筑一条“魏刚防线”,并派出3个集团军进行防守,企图阻止德军南下。在这危急关头,法军统帅部仍未将马其诺防线上无所事事的兵力调过来增强防御部署。

德军在占领法国北部后,便立即准备向巴黎和法国内地发起进攻,其计划首先是以两集团军的兵力突破“魏刚防线”,占领法国首都巴黎,前出到马其诺防线的后方,然后再配合部署在马其诺防线正面的一个集团军群攻占马其诺防线,围歼该处法军,迅速结束战争。

6月3日至4日,德军先以大量航空兵袭击法国各机场和重要目标,摧毁法军飞机达900架,掌握了制空权。继之,又于5日拂晓在180公里的正面上实施突击,很快就前出到马其诺防线的后方。10日,意大利乘机向法国宣战,并迅速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法境。

11日,法国政府被迫迁往图尔,次日就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德军遂于14日未遇任何抵抗进入巴黎,并很快突破了马其诺防线。17日,德军进至德法边境的莱菌河,攻占了斯特拉斯堡,近50万法军被围,除小部逃至瑞士外,全部被歼。

16日,雷诺辞职,84岁的贝当接任总理。贝当上台的第二天,就通过西班牙大使向德国要求停战。21日,欣喜若狂的希特勒来到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在“一战”时德国签署投降书的同一车厢内,法国全权代表签署了使法国蒙受奇耻大辱的投降书;24日,法国、意大利停战协定在罗马签字,战事遂告结束。据德军宣布,法军亡6万多人,伤30余万人,被俘150至200万人。

法国政府投降后,法国人民在法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复兴而斗争。原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于6月17日流亡到英国后,在伦敦发起“自由法国”运动,进行反抗法西斯的斗争,为法国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那么,法兰西这个号称欧洲大陆第一陆军强国的大国,为什么会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就一败涂地呢?当我们今天总结历史教训的时候,不得不提出以下几点:

一是法国全民国防观念的落后。

中世纪后,法国饱受战火,教训惨重,法国国内“和平主义”思想盛行,国民中普遍存在着畏战心理。

法国统治集团战前执行“绥靖主义”政策,思想上没有抗击希特勒入侵的准备。他们似乎有一种盲目的安全感,因而丧失了大量的战争动员时间,1928年提出的国家动员法案,花到1938年才通过。由于国家经济萧条,国防费少得可怜,很难满足军队建设需要。国防工业武器生产长期不定型,许多熟练的技术工人改行做勤杂工。因而武器装备长期得不到更新。

二是军队缺额严重,士气低落,纪律涣散。

战争爆发前,东北前线的10个师只有3个师满员,这些部队不仅作风松驰,而且缺乏严格的训练。

在这场“奇怪的战争”中,法军军官考虑的不是作战,而是“如何公平合理地安排休假”以及组织舞会、音乐会和球类比赛。在战争中,与日耳曼人狂热的复仇情绪相比,法军实际上是不战自败。当德军强渡马斯河时,敌人还没有进入射程,法军就忙乱开火,刚刚只有几百名德军过了河,法军就四散逃走。

这些英俊潇洒的法兰西军人,平日思想的尽是得榭里大街上的灯红酒绿和塞纳河水的柔情荡漾。而当祖国需要他们冲锋陷阵保卫国家时,他们却献出了土地。这样的军队,又怎能担当得起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呢?

三是军事思想落后,不熊适应现代战争。

法军领导人一直陶醉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堡垒阵地与步兵火器的结合之中,他们根本看不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给作战带来的新变化,而盲目地将胜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两道防线上。

无论是“马其诺防线”还是“魏刚防线”,都是一种典型的消极防御思想指导下的产物。仅就防御来说,他们也只是注意战术地幅内的防御,忽视战役纵深的防御,只注意对步兵的防御而忽视对坦克的防御。

英国军事评论家利德尔·哈特所说:“法军的主要弱点,不在他们的数量方面,也不在装备素质方面,而是在他们的理论方法。”

一支在上一次战争中百战百胜的军队,成为下一次战争中的失败者,它给子人们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