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字!教育部长回应学术不端问题,将有新动作
中国青年报注意到,在两会召开之前,教育部就曾发出通知,并把惩治学术不端列为今年工作要点:
2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工作要点。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将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今年将开展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等工作。
2月27日,教育部又发文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及培养管理工作,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实现“零容忍”。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科研伦理和学风
在今年两会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及“科研伦理”“惩戒学术不端”。
记者查阅李克强总理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均未有类似表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简除烦苛,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
李克强表示,我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就一定能够迎来各类英才竞现、创新成果泉涌的生动局面。
代表委员人曾建议立法严惩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应严格检查本校师生的论文,尤其是博士论文。现在因为一些公共事件这一问题被提到明面上,这并不出人意料,下一步还应继续加大检查力度。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电影导演贾樟柯接受媒体采访,谈及部分演员学术造假,他认为那只是少数演员的个人行为,并提到,对演员的评价包括多个维度,既包括业务能力,也包括职业道德。
此外中国青年报注意到,早在2013年,就有人大代表建议:应专门立法遏制学术不端。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希军认为,“最高检察院应该把科研领域的犯罪放在和职务犯罪、贪污同样重点治理的领域。”
闫希军认为,现有规章制度约束效力主要限于道德层面,主要是指导、建议或劝诫,缺乏法律的强制性、权威性。只是所在学校或研究单位的惩处让学术不端者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太低,导致一些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客观上放纵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