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议报告议案,代表们是如何实现“互动”的
3月5日下午起,各代表团分别召开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对本次大会各项议案的审议工作正式开始。
根据宪法和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会议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向会议提出的工作报告,都需提请代表审议,代表审议后,大会再作出相应的决议。
由于每届全国人大代表都接近3000人,3000多名代表天天在一起讨论审议各项议案不太现实,效果也难以保证。所以,在每次会议期间,代表们一般以代表团全体会议或者代表团小组会议的方式,对各项议案进行审议。
代表团的全体会议,各代表团全体代表均需参加,一般由代表团团长或者副团长主持。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对于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高”报告等,各代表团至少会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进行审议,每次都会安排十名左右的代表重点发言,其他人以适当方式参与。在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言的代表,往往都能代表某一方面、某一地区、某一行业,一般不只谈个人观点和个人事项。
从这些年的惯例看,每年中央领导同志都会到一些代表团,和代表们一起参与审议工作。国务院有关部委和“两高”的负责同志,也会到各代表团,听取代表审议发言。代表们发言中对“一府两院”的意见建议,也会被认真记录。很多时候,代表们日常调研中收集到的民众意见建议,就是这样搭上“直通车”,直接传递到了决策部门。
有些代表团,比如山东、广东、河南等代表团,代表人数都超过100人,有的甚至接近180人。开全团会议进行审议时,提供给代表充分发言的机会也不多,因此,多数代表团都把代表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则根据代表团实际情况划分,小则十几人,大则二三十人。在会议期间如果没有全体会议和代表团会议,各个小组几乎每天都要召开会议,审议有关议案。
▲2019年3月6日,福建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对中外媒体开放。 图/视觉中国
主要以代表团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审议议案的形式,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代表们之间的观点形不成碰撞,甚至可能无法了解其他代表的观点。为此,每次代表大会期间,大会秘书处都专门设立简报组,以简报的形式记录各位代表的发言,并将简报发至各位代表,从而使每位代表都能了解到其他代表的发言情况。
近两年,大会秘书处对会议简报作了进一步优化,从而使代表能够更好地“互动”。如果代表把全部简报认真研读一遍的话,效果可能比会议讨论更好,毕竟信息量更大,了解到的观点更多。
从今年大会前两天的审议情况看,代表,特别是发言的代表们都做足了“功课”,不仅质量高,而且都有深厚的调研基础。大会简报组印发的代表发言简报虽然数量不多,但往往“字字含金”,非常有助于提升讨论质量。
当然,今后随着技术的发展,代表们即使不坐在一起,互相“辩论”也有可能展开,观摩其他代表的“辩论”和发言则更容易。那样,会议审议的质量将有望进一步提高。
□鲁子舜(人大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