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Mirror头条.《芝麻胡同》开播,“京味儿”剧走向全国?

文化娱乐

2019-03-01 15:34

文|马二

“都说,都说人生漫漫,日子多不过芝麻一碗”

“都说,都说人生百态,家家绕不过柴米油盐”

随着丁晓君的青衣高腔一调,这部蕴藏着老北京烟火气的年代大戏,缓缓拉开了帷幕。

芝麻胡同》以民国三十六年的北京城为基,将镜头聚焦在处于北京城酱菜手艺顶端的沁芳居之中,沁芳居坐落于芝麻胡同,乃是严家祖传的百年制酱工坊。芝麻胡同》的故事,也正是围绕着这一坛坛烧得醇香四溢的酱料展开。


谈及《芝麻胡同》,就不得不说该剧的导演刘家成,以北京风韵妆点的“京味儿”剧,是近几年刘家成的拿手好戏。从描摹改革开放奋斗史的《正阳门下》,到刻画建国四十年风雨的《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一次,他更是握着如椽巨笔,将《芝麻胡同》的历史节点划向了1947年。

什么是“京味儿”剧?

简单来说,“京味儿”剧以老北京味道为基,将皇城根的风土人情、历史风俗、文化符号乃至社会轮廓淋漓尽致地展现。这种味道,是《骆驼祥子》里质朴勤恳的劳苦大众,是《茶馆》里遛鸟饮茶的遗老遗少,是《大宅门》里恩怨纠结的世家兴衰。

芝麻胡同》里的“京味儿”体现在何处呢?“京味儿”剧究竟有什么魅力呢?源于老北京文化的“京味儿”剧,能否打通南北文化的隔阂?

以下,影视Mirror将做详细分析。

芝麻胡同里的北京味道

“丰润的大豆香,黄子儿沁透了芳,四九城的那个干炸酱,汉子的火一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待得严振声对着大行皇帝赐下的黑马褂悠悠一拜,《芝麻胡同》这场大戏算是正式开演。这部“京味儿”剧里,随处可见当年老北京城的人文气息。

先不谈天桥“撂地儿”的把式行当,也不说满街“旧时光”的箭楼牌坊。单说这处处留神听的酱菜歌谣,就满布皇城根的味道。

酱菜,是老北京城不得不说的风味。制酱是一门手艺,华夏吃酱菜的传统,更是自古有之。《诗经·信南山》有云,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剥、菹是腌渍加工方法,流传下来,形成一套规则,就有了北京城百年老字号的酱园子。

学者罗澍伟曾在书中写道,“清代北京的酱园子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老酱园,多为山西人开设,以六必居为代表;另一类是南酱园,以创办于乾隆元年的桂馨斋为代表;再有便是京酱园,以著名的天源、天义顺为代表。”

芝麻胡同》里的沁芳居,就属于老酱园。老酱园的酱菜香,酱料好是关键;造好酱,选料必须得精良。北京城能选着最好的豆子,首推唐山丰润马驹桥和通州永乐店的黄豆。所以,《芝麻胡同》开篇的故事,便围绕着黄豆展开。

“四九城”是北京城的代称,老北京城以城墙划分为四层,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皇城有四道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内城有九道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芝麻胡同》里四九城的腔调一起,老北京的风韵就溢满了荧屏。

另外,芝麻胡同》里街上打眼能见的行当把式,也是老北京城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

在天桥卖艺的,搁北京城有一句老话,叫“撂地儿”。说相声的、唱戏的、唱京韵大鼓的、胸口碎大石的、耍刀弄枪表演硬气功的,都是皇城根常见的绝活。俞老爷子和他的长子俞老大,就是常年“撂地儿”打把式卖艺的。

当然,抛却这比比皆是的风俗文化,芝麻胡同》中更为人称道的,则是对当年北京城历史轮廓的真实写照。一边是纳妾、黄包车、卖身契充斥着的大户日常,另一边是炮声隆隆的乱世战场——六国饭店里歌舞升平,北京城外人命如草芥。在这方看似平静的湖面之下,隐藏着风云变幻的战乱悲歌。

那些迷人的“京味儿”人物

说到“京味儿”剧,自然少不了老北京式的人物。也正是因为这些老北京式的人物,“京味儿”剧才更加有趣、迷人。

芝麻胡同》里的俞老爷子俞宗一,就是一个典型的老北京人。

当年折了腰将严振声过继给严家,妥妥的记了一辈子。对俞宗一而言,严振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过继了就是过继了,这事儿决不能乱,想要给俞家传宗接代,自然要另立门户,重开一房,让严家的使唤丫头宝凤当妾做小那是万万不成。

在他的身上,满满的是老北京人身上的“倔”与“轴”。与林翠卿交谈时的耍无赖,和严振声商议盘尼西林时的小聪明,对牧春花连哄带骗的拐弄伎俩,以及那满口京腔京味、不带脏字挖苦人的片汤话,如此无理又如此讨喜。

这副模样的“老北京”,在过往的文艺作品中并不少见。《北京大爷》中的德仁贵,《狗儿爷涅槃》里的狗儿爷,都是皇城根“倔老头”的代表人物。

在他们的身上,观众能看到满洲文化影响下挥之不去的自矜自傲,也能看到八旗势头消沉后不断攀升的自怨自艾。他们代表着那部分从风雨中走出的“老北京”,想要触及时髦的气息,又难以隔离鲜彩的过去,可爱而又可怜。

沁芳居的大东家严振声,则是另一番模样的“京味儿”人物。生于斯、长于斯的严振声,心里有一套祖下流传的规矩道理,制酱的缸瓮说封就封,提着一杆枪就敢出城购豆,所做的一切,都为了不能砸了沁芳居的招牌。

不过,人到中年的他们,比起俞宗一般的“老北京”,明事理、知是非。知道自己犯了错,只身前往牧春花家登门道歉;账房上没有现银,拉下脸皮去窜到各家铺子里胡吹一通,赊来两千斤二八粉(绿豆粉,按照二分玉米八分绿豆比例研磨);被吴友仁一巴掌扇懵,为了铺子又不能着急发火,只得打碎了牙往嘴里咽,安慰自己且看他日。

这一秉性的人物,填满了老北京人的局气。如《茶馆》中的王利发、《天下第一楼》里的卢孟实,都是浑不吝的“京味儿”人物。不过,严振声也好,王利发也罢,守着百年老字号的传承老店的他们,进步的同时又脱不掉老北京的讲究。

不过,沁芳居的酱菜刚刚出锅,芝麻胡同的故事尚在继续。这部“京味儿”人物演成的“京味儿”剧,正在观众的眼眸里,熠熠生光。

跨不过江的“京味儿”剧?

“京味儿”剧跨江南,“京味儿”剧跨江难。以北京风韵打底的“京味儿”剧,在浓墨重彩描写老北京乡土人情的同时,自然先天有着文化地域性流通难的窠臼。

试问,“京味儿”剧真的流向全国了吗?从数据来看,似乎没有。

艺恩数据显示,《芝麻胡同》的受众地区,北京市以14.66%的观看人数占据首位,而综合上海、江苏、浙江等南方地区的数据,堪堪只有14.07%,与北京旗鼓相当;同样是刘家成导演的《情满四合院》,受众地区排在首位的依旧是北京,南方各省合计13.53%的受众人数,也低于15.27%的北京地区。

左《情满四合院》,右《芝麻胡同

如《茶馆》般涌入全国的现象并未出现,“京味儿”剧的观众似乎从未变过——那年欢天喜地看《情满四合院》的观众,如今在欢天喜地看《芝麻胡同——莫非,所有的乡土文化都受制于地域限制?

其实未必。影视Mirror曾在《乡村爱情》11上线时进行分析,得出东北文化流入全国。乡村爱情从艺恩的数据来看,确实如此。黑土地文化不仅席卷北方大省,更在南方各地杀出一片天,其中,广东地区更以9.07%的受众占比,位于受众地区排行榜次席。

《乡村爱情10》

同样是生于北方地域文化的影视作品,为何《乡村爱情》能一路向南呢?这其中,既和东北文化的搞笑幽默息息相关,又与《乡村爱情》处处外显的流行元素不能割舍。

如今的《乡村爱情》,已经不再拘泥于当年黑土地的“二人转”,而更偏向于一个放大化的全国农村日常。“京味儿”剧则不然。北京虽然是首都,但是老北京文化以旗人文化为根,对于南方的许多地方来说接受无能,所以往往忍痛舍弃。

但,倘若“京味儿”剧真的入乡随俗,将四合院改成筒子楼,将天桥杂耍变成矮街深巷,它还会如此迷人吗?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编 | 铁皮小鼓

编辑 | 昆仑

校对 | 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