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在中国已成众矢之的?泛滥成灾式的无序发展只因无利不起早
马拉松运动在中国已呈井喷之势!每年大大小小的赛事总计超过1000场,平均每天三场的节奏疯狂的刷屏。人们从前总会将运动和健康联系在一起,马拉松刚刚在中国兴起的时候的确吸引了大批长跑爱好者参与,这种纯粹跑步健身的运动也被广大群众喜爱和接受。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马拉松就像雨后春笋般在全国一线到十线城市蔓延开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大有熊熊之火烧遍全国之势。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所有人都为之疯狂,又是什么让各大城市的主政者乐此不疲的举办这项活动?难道仅仅是为了全民的健康?
其实马拉松已经成了一个新的产业链,从报名费到赞助费到体育用品到广告商,无一不是这项运动蓬勃发展的后生动力。比较高级别的赛事都会出现“奔跑中国”的字样,这已经是品牌化运营的赛事,代表着高端,与国际接轨。剩余还有大大小小杂乱无章的全马、半马根本上不了台面。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马拉松背后巨大的商业价值让人们趋之若鹜,不需要场馆,不需要专业的培训,没有多大的投入,只要开辟一条道路出来就可以开跑,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谁不垂涎三尺?马拉松已不再是纯粹的全民健身运动,而是一场纯粹的商业秀,同样是跑步,味道已经变了。
当然,在多如牛毛的赛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奇葩事也就不足为奇了,只允许选手是业余的,难道就不能允许工作人员是业余的?的确,在短时间内上哪找那么多专业的工作人员?所以最后这项本来非常考验现场疏导和选手护理的运动变成专业运动方面的业余,形式方面的专业。也就造成了一次次的不合常理的事情发生,遭到全民的炮轰。
人们现在越来越不理解那些每个城市连轴转的去参加各个马拉松的“爱好者们”,或许他们真的喜欢跑步,喜欢那种千万人一起奔跑的感觉。但爱好是一回事,有些人已将此当成牟利的手段。每次马拉松赛的冠军几乎都是来在非洲的黑人,在他们背后是一个个专门为此成立的团队,而冠军的奖金每次都不会旁落。
不管是披国旗冲线还是拉住选手拍照,都是赛事主办方事先要求的环节,但到了执行的时候就完全脱离了体育竞赛的精神和专业运动的常识,一味地为完成任务而违背规则形式,这也与这项运动的初衷背道而驰。
现在马拉松赛俨然成了众矢之的,成为全国口诛笔伐的对象,但主管部门更像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象征性的表示一下自身的关切,没有任何下一步的行动。毕竟马拉松赛事一旦叫停,这么大一块蛋糕的损失不是某些人能够承担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