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组织人员对票据套利进行检查,一但发现将严格问责
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发布的统计数据看,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总规模都有较高较快的增长,特别是从信贷增长来讲,新增3.2万亿元,同期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增量。一方面应该看到,1月份的投入比较多,信贷增长比较快,这是一个很自然的情况,很多银行是把去年的一些储备项目都加以实施新的信贷投放,另外很多银行也是在2019年早投放早收获,因此都是在年初投放较多。所以从贷款的项目和企业需求看,银行1月份的贷款从总量上来看还是基本上属于正常。
一般而言,作为一种延期支付的手段,票据在企业之间流转,在票据到期前,如果持票企业需要提前获得票据资金,可以进行“贴现”,即持票人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转让给银行等金融机构,银行则可以将已贴现未到期票据转让给其他银行,称为“转贴现”。其中,票据贴现计入银行贷款,是表内融资,即“票据融资”,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是“表外”业务,统计在社会融资规模中。
2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降准信号发出后,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较大,但其中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贷款上升比较快,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而且可能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今年以来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实际贷款的变化情况,要吃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王兆星在上述发布会上指出,从结构来讲,增长还是比较合理的。在整个的新增贷款中,更多的是投放到了基础设施贷款,工程制造贷款也有很多的恢复,小微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也增长较多,房地产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结构合理,贷款更多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
王兆星还指出,确实有一个现象,就是短期贷款、票据融资多。按照一般的规律来讲,票据融资是企业比较欢迎、相对比较便利的一种融资方式。 根据我们的了解和调查,新增的票据融资都是有商品的交易作为背景,都是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需要,绝大多数都投入到了企业生产,实体经济。但由于票据贴现的利差,结构性存款和同业拆借的利差,可能有套利空间,个别企业、银行搞了一些同业的票据买卖,这种一定是个别现象,我们在组织监管人员进行这方面的检查,一旦发现资金存在逃避监管套利,没有用于实体经济,将严格问责处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课题组2月20日晚间也曾强调,企业通过票据贴现进行套利不是普遍现象。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票据贴现利率绝大部分时间都高于结构性存款利率,不可能进行套利。近期,银行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带动票据贴现利率走低,与结构性存款利差有所缩小,除个别时点外,总体上没有出现倒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