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所谓辽宁舰的终结者?
美国的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LRASM)是美国海军在2009年正式开始研制的,也是美国在冷战结束近20年之后第一次开始研制新型反舰武器。就算在冷战时代,美国都没有如此焦急的研制反舰武器,因为美国第一次发现,在亚洲的中国海军与火箭军突然拥有大量的,不同射程与攻击方式的反航母武器。这些武器结合中国正在布置的大量探测系统,达到甚至连冷战高峰时期,苏联都不曾拥有的多层反航母体系。
比如,美国在冷战后沿用了冷战时期的航母攻击战术,就是用F/A-18E/F型战斗机,挂载各种制导武器进行作战。比如在执行反舰任务时,F/A-18E/F型挂载“鱼叉”反舰导弹,这样的组合,差不多可以攻击距离航母大约600公里外的目标。这个攻击距离在整个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前几年是完全够用的。昔日最大的对手,苏联海军的主力舰只要么被拆掉,要么停在港口霉烂掉。但到2003年中期,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是中国海军下水了配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并装载了射程达到100多公里的“海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的052C型驱逐舰,同时还下水了装备了“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的054A型护卫舰。
这两型舰的出现,使得中国海军一下拥有了多层区域防空系统的能力。而随着更先进的052D驱逐舰的出现,再加上先进的预警机系统,中国海军舰艇的区域防空能力不仅能够拦截“鱼叉”反舰导弹,也能拦截携带“鱼叉”的F/A-18E/F战斗攻击机。而最令美国海军吃惊的,是中国火箭军公开了反舰弹道导弹。例如东风21D最大射程达到了近2000公里,可以在航母舰载机最大作战半径外发动攻击。
而AGM-158C隐身远程反舰导弹是美国海军一根救命稻草,研制它的时候主要为了迎击中国当时刚开始改进的辽宁舰以及护航舰艇。当时美国海军为了尽快拿出成品,所以对战术要求进行了折中,比如放弃了难度较大的超音速巡航,而是走了“鱼叉”的路线,也就是亚音速巡航。为了提高生存率,隐身能力则放到了非常高的地位。而且为了对付后续更为先进、射程更大的“海红旗”9系列远程防空导弹,反舰型的最大射程达到了500公里以上。这样一来,就算F/A-18E/F航程较短,但挂载AGM-158C隐身远程反舰导弹后,安全性大为提高,基本可以在远程防空导弹射程之外进行发射了。
但AGM-158C因为隐身的需要和大航程,不得不对其它的性能进行了妥协。比如导弹的巡航速度和“鱼叉”一样,基本在0.75马赫左右,另外为了隐身效果,最后攻击的时候也没有大幅度的机动,这样一来其被拦截的成功率大为提高。特别是中国海军目前已经装备直18型预警直升机之后,其最大探测距离达到300公里,对小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也在100公里左右。这样一来,就算对水面舰艇隐身的AGM-158C反舰导弹,也差不多在同样的距离上面能被直18型预警直升机发现,大约在70至80公里处开始被052C/D驱逐舰所装备的“海红旗”9导弹拦截,在20至50公里处被054A护卫舰装备的“红旗”16导弹拦截,在最后1公里至10公里处被052D以及航母装备的“红旗”10导弹拦截,最后则被航母以及各护航舰所装的730/1130近防武器系统拦截。此外,航母和护航舰艇所装的电子战系统也必然会加入到对AGM-158C的拦截作战中,以软杀伤的方式对其进行干扰、诱骗。
而中国还在发展弹射型航母,未来将会装备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再融合其它大量的探测侦察系统,整个战场透明度会更高,反应速度更快。因此,美国光靠AGM-158C隐身远程反舰导弹并不能获得绝对的单向反舰攻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