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闻发布会解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2月13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外发布,提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这是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为国家提供优质人才和智力支撑。今天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门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解读。
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将向应用型转变
据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七个方面20项政策举措。并提出了具体指标要求。
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狠抓教师、教材、教法。
四.建设多元办学格局,着力激发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
五.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政策,落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的相关政策,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六.加强职业教育办法质量督导评价,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支持组建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
七.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此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还进一步提出:“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改革。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支持省级试点高校发挥示范作用,300所地方本科高校参与改革试点,部分高校通过二级学院开展试点,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学校治理结构等方面积极改革探索;支持个别省份推荐100所应用型高校建设,对每所项目高校拟投入1亿元,把办学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上来。
鼓励企业参与 注重实践培养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较大提升,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启动“学历证书+技能证书”试点工作
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对学习成果的认定。全面涵盖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操作,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考核,不作为毕业的限制条件。
(央视记者 李墨白 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