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预期稳定 年内料温和上涨
《经济参考报》2月18日刊发题为《物价预期稳定 年内料温和上涨》的报道。文章称,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了2019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当月CPI同比上涨1.7%,处于2018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P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表示,年初物价形势总体稳定,未来预期依然平稳。“猪周期”拐点或提前至二季度,油价的拖累作用受基数效应和时滞的影响,将逐步减缓乃至消除。年内CPI可能在合理区间温和波动,涨幅或保持在2%至2.2%。同时,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或进一步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有更大空间聚焦“稳增长”。
数据显示,1月CPI环比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2%,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表示,“受天气寒冷和临近春节等因素影响,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9.1%、2.3%和2.0%;羊肉、牛肉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1.8%、1.7%和0.5%,上述六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2个百分点。在非食品价格中,受寒假和春运期间出行需求增多影响,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和长途汽车票价格分别上涨15.9%、6.4%和2.8%,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
同比看,CPI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董雅秀分析称,食品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3.2%,降幅比上月扩大1.7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涨幅与上月相同。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6.2%和6.5%,连续2个月同比下降。
食品价格特别是肉价走势对CPI产生了重要影响。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由于部分省份生猪禁运解除,全国各区域间猪价差距缩小,华南、长三角省份猪价下行。同时,相关部门加强主产省区和主销省区“点对点”调运,保障了临近春节的必要猪肉供应,使得价格环比涨跌基本在合理范围内而未上行。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1.9%,涨幅比上个月略有上升0.1个百分点,CPI整体走势仍然平稳。
PPI方面,尽管环比下降0.6%,但降幅较上月收窄0.4%,回落趋势有所缓和。湘财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员盘宇章表示,1月PPI同比涨幅连续回落,主要受权重较大的生产资料价格下降拖累。但中期来看,工业需求和企业盈利已经呈现边际复苏迹象,油价和生产资料价格逐步升温,将有助于修复PPI。此外,上半年地方专项债和基建项目集中出台,也有助于对冲PPI通缩风险,全年通缩风险总体可控。
“猪周期”拐点或提前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多机构预计,本来2020年才会到来的“猪周期”拐点(猪肉价格上涨),预计将提前到2019年年中,扰动2019年下半年的CPI走势,预计下半年CPI或有一定回升。
中信证券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尽管短期内CPI在春节结束有小幅回落,但全年来看,猪价的回升仍然将推升CPI上行。
盘宇章表示,1月CPI往往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全年CPI走势仍要看未来一段时期猪价和油价走势。他指出,受去年非洲猪瘟影响,代表生猪产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数月下降,“猪周期”已基本见底,预计二季度将迎来猪肉价格拐点。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也表示,2019年下半年猪价值得看好,建议养殖场户适时补栏。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18年12月,全国生猪存栏同比下降4.8%;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8.3%,连续3个月跌幅超过5%的预警线,这意味着2019年下半年生猪上市量偏少,猪价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今年物价温和上涨是可以预期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近日表示,目前农产品供给充足,工业消费品供求平衡态势总体稳定。
对于市场关注的PPI走势,中信建投证券宏观经济与固定收益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黄文涛指出,短期看,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升,叠加基数走低、社融企稳概率加大对需求构成支撑等因素,预计未来几个月PPI同比增速有所回升。
逆周期调节力度将加大
专家认为,年内通胀不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考虑因素,而本月CPI和PPI略超市场预期的回落,可能促使货币政策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变化,利率仍然具有下行空间,稳健的货币政策或有更大空间聚焦“稳增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由于核心CPI运行平稳,不必担心消费价格剧烈波动,通胀不是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不过,工业需求减弱PPI压力较大。因此,应当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基建补短板进度加快,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助于改善市场需求,将支撑PPI逐渐走稳。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指出,去年以来,已经出台了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支持政策。进入2019年,政策力度不减,包括新出的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精准对接、一揽子服务匹配等,未来最重要的是“实施”。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要深化和提高,包括家政服务、旅游服务等在内的很多实物产品和服务,要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民众需要的服务供给,为未来的价格稳定提供更好支撑。
连平指出,当前经济预期下,货币政策工具和组合或将边际定向放松。2019年货币政策以“稳货币、增信用”的方式去配合“宽财政”和“促投资”。“定向松动”应该是2019年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的操作方向。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也认为,通胀压力不大或将为货币政策提供空间。同时,当前货币政策应在“宽货币”变为“宽信用”上加码,未来仍需在后续宏观政策、及减税降费等结构性方面加以调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