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莫被误读俄罗斯“断网”演练带偏节奏
关于“俄罗斯准备切断与互联网连接”的消息,经由BBC等西方媒体报道并转入中国舆论场后,正持续引发关注。这条信息的源头,是俄罗斯本土媒体RBK2月8日的一条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俄罗斯正准备进行一次网络安全演练,主要内容是在“遭遇外国攻击”的情况下,通过暂时“切断”网络连接,转而使用俄罗斯主权网络Runet以确保网络安全的可行方案。然而,经过各种媒体平台的传播,很多人对俄罗斯的这次演练产生了比较典型的误读和扭曲。
三种典型曲解
这次演练的背景,是2018年12月俄罗斯立法机构成员,根据此前美国颁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等文件,为准备美国将俄罗斯定义为“对手”之后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提交了一份法律草案。这份草案指出有必要做好准备,在遭遇外部网络攻击时使用俄罗斯主权网络Runet来保障国家网络安全。所谓“断网”演练,是为了让各方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各项措施的效果以及成本,以便在2019年4月进行立法讨论时更有针对性,而预期进行的一次演练。
当前的误解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其一,倒果为因,将俄罗斯应对美国进攻性网络安全战略威胁的举措影射为“主动断网”。在网络安全问题,尤其是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领域,空穴来风的事情是极小概率的。大多数情况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俄罗斯也不是突然心血来潮就搞一个断网演练的,其面对的是美国特朗普政府通过《国家安全战略》《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等战略文件发出的清晰信号,以及在美俄长期战略博弈中形成的行为模式,所以决定采取行动。
欧美媒体在传播过程中,通过“标题扭曲,内容平衡”的方式进行报道。而在碎片化的网络平台传播中,扭曲程度更高的标题获得了比实际上更加平衡的内容更高的传播效果,进而影响了受众的认知,似乎是俄罗斯突然要“自绝于全球互联网”搞一场“主动断网”。
其二,指鹿为马,将俄罗斯正常的应急准备措施扭曲为某种形式“战争准备”。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需要资源投入的新议题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焦虑驱动似乎是某种比较约定俗成的运行方式。在媒体传播以及各方自媒体的解读中,制造并消费安全焦虑,成了某种共识。类似《华盛顿观察家报》(WashingtonExaminer)这样的媒体,就毫不掩饰地将俄罗斯的应急演练,解读成“莫斯科正在做战争准备”。这种解读方式,对熟悉冷战时期美苏战略博弈套路的欧美媒体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但是对其他国家而言,就需要认真鉴别并加以准确把握了。
其三,因噎废食,将俄罗斯应对具体的潜在战略威胁的举措,当成是论证互联网阴谋论的证据。相比信息技术革命之前的国家安全议题,无论是传统的还是非传统的,网络安全问题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它涉及复杂的技术术语,各种概念之间需要进行精细而准确的界定;另一方面,讨论网络安全似乎并没有太高的门槛,本着所谓“做好最坏打算”的善良愿望,高举维护“国家安全”(其实是个人界定的)的旗帜,似乎任何人都可以谈论下网络安全的宏大议题。俄罗斯的本意非常清楚,演练的核心在于检验其主权网络在遭到外部攻击的紧急状态下实施应急响应的能力,尤其是要检验这种应急响应的成本与收益,并为最终的立法提供判定的依据。
保持战略定力
坦率地说,当前全球网络安全态势一如当前整个国际体系。尽管存在各种缺陷和不足,尽管面临处于战略焦虑期的霸权国的威胁和挑战,尽管新兴的力量中心和行为体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推进治理体系良性转型”的能力,但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来观察,整体上的发展态势和方向,还是处于一个稳健、渐进的良性化进程之中。对维持全球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和繁荣,各方尽管在具体议题上存在显著甚至是尖锐的分歧,但基本和总体的共识也在继续维持。
中国从1994年全功能接入互联网以来,一方面,享受到了把握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在有效应对网络空间威胁和挑战过程中,发展并逐渐完善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就此次俄罗斯应急演练的新闻而言,各国的地理域名解析权限,早已是归属各国权限范围的职能。所谓从根服务器修改解析文件来“断网”的说法,基本上描述的是20世纪90年代部分时段存在的担忧;而经常被与域名解析混为一谈的“互联网接入”,尤其是指涉及海底光缆租借和建设的物理接入,其运行机制和安全条件与修改域名解析服务器配置文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考虑到互联网对一个国家的特殊价值,任何物理上切断一个大国海底光缆接入的行为,引发的反应不仅不可能局限在网络空间,甚至都已经超出了和平状态下国际体系行为准则能够容纳的范围。而一旦进入战争状态,美国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就已通过法案,授权美国总统战时在网络空间实施紧急状态,“切断”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可见这种战时断网也不是什么太过新鲜的举措,无非是一种标准化的相应措施。
随着国际体系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随着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当今世界的态势变得日趋复杂,不确定性的挑战也会日趋显著。但越是如此,越是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战略定力,准确认识和理解纷繁复杂的信息,避免各种碎片化信息的扭曲传播可能带来的误导,朝着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持续前进。(作者是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