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一篇有味道的推送!看看老舍、莫言等名家笔下的春节

独家观点

2019-02-06 16:07

春节,作为中国人最传统的节日,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提前采买、做足准备,营造浓浓的节日氛围。今天就跟着6位名家一起,细细品味年的滋味、年的气氛、年的愿景。

1951年,老舍先生专门写过一篇《北京的春节》,详细描写了那时的北京人是如何过年的。

老舍《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春节临近,副食店准备了琳琅满目的主食供人们选择,还有各种馅料的元宵。作者:翟伟

老舍先生是老北京人的代表,他所描写的是具有北方特色的过年风俗。接下来,浙江嘉兴的丰子恺先生为我们描述一下江南水乡过年的情景。

丰子恺《过年》节选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吃年底夜饭时,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那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

街上提着灯笼讨债的,络绎不绝,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

街上提着灯笼讨债的,络绎不绝,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

说到过年时的吃,就不能不说饺子,这可能是过年时最受中国人欢迎的食物了。不过也有人站出来唱反调,他就是梁实秋先生,他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来吐槽饺子。

梁实秋《北平年景》节选“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的话,北平人称饺子为“煮饽饽”。城里人也把煮饽饽当做好东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饽饽,直把人吃得头昏脑涨。这种疲劳填充的方法颇有道理,可以使你长期的不敢再对煮饽饽妄动食指,直等到你淡忘之后明年再说。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的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作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

说到吐槽过年,除了梁实秋先生以外,林语堂也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林语堂《去庆祝旧历元旦》节选

我是个极端摩登的人。没有人可以说我守旧。换句话说,我的观点很科学化,很逻辑化。就是这点科学的骄傲,使我在过新年时大失所望。每人都假装着庆祝,一点没有真感情。

我并不要旧历新年,但旧历新年自己来了。那天是阳历二月四号。

到二月三号,我还对自己说:“我不过旧历新年。”那天早晨,我太太要我换衬衣,“为什么?”

“周妈今天洗你的衬衣。明天不洗,后天不洗,大后天也不洗。”要近乎人情,我当然不能拒绝。这是我屈服的开始。

其实我不该到城隍庙去的。在这个时候一去,你知道,当然会有什么结果。在归途中带了一大堆东西,走马灯,兔子灯,几包中国的玩具,还有几枝梅花。回到家里,同乡送来了一盆家乡著名的水仙花,我一闻到水仙的芬芳,就联想到春联、年夜饭、鞭炮、红蜡烛、福建桔子、清晨拜年,还有我那件一年只能穿一次的黑缎袍。

一时鞭炮声音四起,一阵阵的乒乓声,像向我的意识深处进攻。

我不能不抵抗,掏出一块洋钱给我的仆人说:

“阿秦,你拿一块钱去买几门天地炮,几串鞭炮。越大越响越好。”

在一片乒乓声中,我坐下来吃年夜饭,我不自觉的感觉到很愉快。

在这么多作家写春节的文章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中国人对过年的心情是复杂的。莫言先生在文章《过去的年》中,对现代人的过年,说出了自己的感慨。

莫言《过去的年》节选现在,如果愿意,饺子可以天天吃,没有了吃的吸引,过年的兴趣就去了大半,人到中年,更感到时光的难留,每过一次年,就好像敲响了一次警钟。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但这年还是得过下去,为了孩子。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的年。

镜头下的春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