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关闭

亚太日报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乌镇,新IP致敬旧传统

文化娱乐

2019-05-25 11:21

乌镇友人给我提示,在东栅、西栅景区,“淡季”的概念被人淡忘了。那就去看看“当代乌镇”吧!毕竟旧貌换新颜,外来客也该刷新一下对它的认知。

走在隆源路上,看到名叫“Wu Friends”的自动饮料贩卖机,两个卡通图案十分可爱。原来这就是“乌镇IP形象”,左边的黑猫叫“青团猫”,被称为乌镇生活方式专家,身上乌黑色代表古镇的黛瓦,脖子上悬挂的青绿色铃铛表示乌镇特色小吃青团;边上的叫“聪明鸭”,是乌镇小桥流水的象征,在水中嬉戏的小鸭悠然自得,机灵活泼。

乌镇镇政府花了大半年的准备,联动了国内外知名城市IP设计师、动漫设计师,去年秋天推出了这组“乌镇宝宝”,将乌镇的水乡文化、科技、艺术创新等时代活力融入卡通形象,听说“Wu Friends”之后陆续会推出更多家族成员,喊出“来到乌镇,我们都是好朋友”的亲切口号。沿街还有一些施工,友人告诉我,隆源路会有一番改造,从雨污水管网、店铺到景观等,之后这条景区必经之路也会别有生趣。

“不逛经典景区,那就去时髦的地方吧!转过去就是现在很红的乌镇艺术地标”,友人说,“自从丝厂和粮仓改造后,我们本地人也多了个去处!”

乌镇粮仓和北栅丝厂就在环河路两边,最近2019年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时间开始了”已经刷爆了网络,全球23个国家的艺术家在这里展示了自己对水乡、时间的见解。

北栅粮仓

建于1963年的乌镇北栅粮仓经重新设计和调整后,将不同时期的粮仓房屋改为展厅,还加建了天光展厅、数个驻厂工作室,保留了房屋本身历史的痕迹,艺术家的作品为这个空间赋予了活力,展区中数件作品还特别有“乌镇味”。澳大利亚艺术家布鲁克·安德鲁带来了用木头、玻璃、霓虹灯、金属、纸和宝石共同组成的可变装置《微差景观:曝光系统》,红色霓虹灯部分则是一段乌镇方言,讲述了作品中绿色蚂蚁啮咬白雪的故事。

乌镇方言讲故事

中国艺术家庄辉带来的《一只被放大的鸟笼》将一只民间收藏的黑色土陶鸟笼放大了十倍,选用了乌镇当地拆旧遗留下的木料,请本地木工师傅用传统工艺加工协作完成。展览志愿者,来自桐乡技师学校的张同学对我说:“放大后,人们就很直观地想象笼中之鸟的感受,还有地上黄色的一堆是真的小米!”

志愿者张同学热情讲解

粮仓相比,因2016年乌镇国际当代艺术展而闻名的北栅丝厂有着较高的人气,此次有33件作品聚集在此处的7栋建筑中,不论展品还是环境,都值得花时间细细欣赏。厂区内大量的茂盛树木在初夏阳光下投出了斑驳影像,更增添了浓烈的艺术乌镇气氛。

一把座椅也尽显“艺术乌镇”气氛

北栅丝厂展区部分作品

阿丽拉乌镇

如果用一个场景来解释“静美”,那么它就是阿丽拉乌镇所呈现的样子。来自杭州的GOA大象设计以古镇为原型,拟村落聚合之态,用几何线条展现街、巷、院落的水乡布局,随处可见的水面、纯净的建筑、错落有致的绿植,交织出的倒影、洒落的光影,整个洗炼的设计赋予空间呼吸感,从而让人更舒畅自在。当仿古、做旧成为众多古镇民宿的标准设计手法时,这片巨大的空间将“古”嵌入基底,用现代设计语言凝练“感觉”,或许是深得人心的原因吧。

入住时,热情的工作人员递上了钥匙,总经理Tracey Poole告诉我那是欢迎回家的意思,她微笑着说:“电子房卡有点过于商务范了,一把钥匙,打开家门,也打开心门,请尽享水乡的恬静和惊喜”。

房门钥匙

阿丽拉乌镇“水舍”客房

客房茶几上的活动安排表上罗列着每周特色的体验,正巧能赶上当天的“扎染课”。年轻帅气的小金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乌镇染坊的蓝印花布、植物扎染的历史和工艺特色。

小金老师介绍蓝印花布、植物扎染

乌镇传统的蓝印花布的基本工艺是通过刻版、拷花、染色、退浆、清洗和晾晒,东西栅景区都有专门的体验。相比蓝印花布需要借助刻板模具,扎染更有原创趣味”,他拿出今天课程的材料,帆布包和橡皮筋,演示起来,“你可以尽情发挥,想扎那里就用皮筋捆紧,有皮筋的地方不会被染色,其余部分都会变成蓝色”。话音一落,大家就纷纷动手扎起了自己的帆布包。

用皮筋扎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图样

边上的染筒里就是板蓝根草提取物组成的“蓝色”染料,每个人把包缓缓浸入,等待约15分钟,让布包上色。

染色筒

从筒里拿出布包,拧干染料,再静等它“氧化”数分钟,用清水清洗,便可取回自己的成品。客房里的室外庭院便是绝佳的晾晒作品的好地方,瞧!植物扎染和植物“交相辉映”。

植物扎染和植物“交相辉映”

望着落日余晖,品尝着乌镇风味,又是另一番惬意。

落日余晖中的阿丽拉乌镇

酒店中餐厅名为“似水”,主厨邓有强师傅有着多年粤菜烹饪经验,带来一席乌镇赏宴。席间一道塘里鱼炖鸡蛋,一口入喉,柔滑水润叫人难忘,我想它其实也可以叫“如鱼得水”,拿来形容邓师傅对火候的把控也恰如其分。

塘里鱼炖鸡蛋

夜幕低垂,月光洒下,餐厅经理PhilIP在“三白”酒吧忙碌起来,“来乌镇不能不尝一口三白酒”,笑着对我说。“不行,这米酒可烈了!”我急忙摆手。“不是传统的三白,是阿丽拉的‘三白’,你等一会儿”,他说着走到吧台里开始倒腾起来。不一会儿,一个盛着纯白色还带着泡沫的酒杯递到了我面前。

阿丽拉乌镇特调鸡尾酒 “三白”

胆战心惊的我抿了一口,一种绵密清甜的口感变成了舌尖的惊喜,回味像奶油融化在嘴里,“好特别的味道啊!”我赞叹起来,PhilIP推了推眼镜说:“乌镇经典的新演绎,三白酒、伏特加和牛奶的魔法配比,也是我们对传统的致敬”。

说到“致敬”二字,我心头冒出朱旭老先生的模样,《似水年华》里的那位内敛、幽默、默默守候心上人的齐叔。“为老爷子干一杯吧!”我们举杯,喝完了这杯“三白”。

和友人告别,启程回沪,忽而想起木心见到美术馆设计稿时说的“风啊,水啊,一顶桥”,回想此番乌镇印象,心头冒出了一句,“光啊,影啊,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