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飞机的机炮为啥打不到螺旋桨?发明者真的太聪明了!
1903年12月,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试飞成功,在30公里风速下持续飞行了59秒。短短十几年内,飞机发展飞速,世界各地掀起了航空热,很快又应用于战争。一战爆发后,飞机被用于空中侦察、轰炸和指引炮兵射击。
飞机在进行空中侦察时,难免会与敌机遭遇。那时候,飞机是没有作战功能的,双方飞行员的主要攻击方式是谩骂、吐口水和比中指,后来就有人把手枪、步枪和机枪带上了飞机,与敌机在空中对射。但是,由于空气乱流和发动机的剧烈震动,根本无法命中敌机。于是就有飞行员带了砖头,去仍敌机的螺旋桨;还有人带了小型标枪,攻击敌机飞行员。
后来,法国人干脆取消了副驾驶,把机枪安装在机头上,由驾驶员操控射击。但是有个难题无法解决:螺旋桨的桨面阻碍了射击。当时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将机枪安装在顶部,第二种是采用推进式螺旋桨。两种方案都有缺陷,前者不利于瞄准,后者严重影响飞机性能。
法国飞行员罗朗·加罗斯提出一个新方案——偏转片系统:在螺旋桨叶片上加装钢板,将打到上面的子弹弹出去。这种设计大大简化了飞行员的操作和瞄准,加罗斯用它成功击落了德军一架飞机。可不久后,加罗斯迫降被俘,他的偏转片系统也被德国人获知。
德国人研究了偏转片系统后认为,弹走的子弹很有可能会弹回来误伤自己,还会影响螺旋桨性能。荷兰人安东尼·福克受到启发,发明了机枪射击协调器。说起来原理非常简单:用一个凸轮杠杆组合把螺旋桨轴和扳机联动起来,用螺旋桨轴来触发扳机,这样机枪射击时子弹刚好能穿过螺旋桨的叶片。
机枪射击协调器的发明直接促进了战斗机的发展。短短几年时间,战场上就出现了数种性能优良的战斗机。20年代,陀螺技术、座舱仪表、领航设备、喷气发动机陆续用在战斗机上,在二战中大战宏图。1947年,美国X-1火箭飞机突破了音障,速度超过了音速。而这一年,飞机的发明者之一奥威尔·莱特尚在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