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银澜:宝洁182岁,老了吗?

财经

2019-04-01 13:36

近日,宝洁宣布退出巴黎泛欧交易所,一时间引起热议。"宝洁退市"、"巨头走下神坛"等声音不断出现在各种媒体和朋友圈上。宝洁是老了吗?

1、退市正常,收入停滞是关键

宝洁创立于1837年,旗下有飘柔、佳洁士、OLAY、舒肤佳、汰渍等众多知名品牌,几乎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洗护的方方面面。这么一家日化巨头的退市,自然引起市场巨大反响。

据悉,宝洁退的是巴黎泛欧交易所的市,占0.1%的证券交易量。人家证券交易的大头,99.9%集中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且近一年股价表现很抢眼,价格从70美元涨到了100美元。怎么看,宝洁都很正常,并不像有些媒体文章描述的好像快完蛋了的感觉。

真正令宝洁担心的,是其一路下滑的营业收入。数据显示,2008年、2011年和2012年是宝洁的巅峰时代,营业收入均突破800亿美元。2013年至2018年,宝洁的营业收入分别是739亿美元、744亿美元、707亿美元、653亿美元、651亿美元、668亿美元,几乎是一路下滑,除了2018年稍有增长。

宝洁营业收入的下滑乃至停滞不前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其中发生了什么?

中国是宝洁最大的国外市场,通过分析中国市场,也许可以窥见一斑。

2、消费升级,众口难调

宝洁于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出于对消费市场购买力的判断,宝洁推出的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例如佳洁士牙膏、飘柔洗发水、汰渍洗衣服等日化用品。从现在看,这一战略判断非常正确。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国民生活消费水平普遍低下。在那个全家共用一块香皂洗澡、洗头的年代,宝洁的海飞丝、飘柔、佳洁士、舒肤佳、汰渍等日用品令人耳目一新,价格低廉实惠还是品牌货,广受国人欢迎。宝洁的销售额也是一路高歌,曾经,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一度接近50%。

市场总是变化的。1992年,我国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此,中国经济战车滚滚向前,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更多的人们需要高品质、个性化、时尚化、更好玩的产品。这一点,在年轻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大部分的60后70后,经历过物质贫困的年代,在他们的认知中,更加关注的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经济、实用、功效排在前面,宝洁的产品非常契合他们的需求。而对于90后95后,一出生就处于经济腾飞阶段,他们自然更加注重产品的高品质、个性化、时尚化。宝洁的中低端产品并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不少年轻的消费者直接将宝洁归类为"妈妈品牌"。

品牌跟不上消费升级的步伐,是宝洁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正如宝洁集团CEO戴怀德(David Taylor)所承认的,一段时间以来,宝洁依然把中国当成发展中市场,带到中国市场的都是为欧美发达市场开发的基础款产品,没有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开发产品。

后来,宝洁虽然也向中国市场推出高端产品,但其大众化品牌的标签,在人们认知中一时很难扭转。

3、渠道媒体巨变,全覆盖更难

中国互联网电商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则加深了宝洁开拓市场的难度。

在过去,中央电视台是唯一一家覆盖全国的电视台,能最快地让品牌和产品深入全国消费者心中。央视是大众消费品厂家首选的媒体,宝洁也曾经几度是央视的标王。在销售渠道上,宝洁基本依靠各大百货商场和超市,甚至乡镇小店也陈列着宝洁的产品。大广告、大媒体、大渠道曾经是宝洁开拓中国市场的有力武器,让它迅速触及更多的消费者。但是,这个时代已经结束。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在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化消费者连接等方面的发展领先全球,这一变化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方式。

近十几年,电商发展迅猛。宝洁也在努力地跟随电商的步伐。2009年,宝洁成为首家入驻天猫的国际快消品牌,与阿里的合作也不断升温加速。10年间,宝洁在天猫已经开设了13家旗舰店,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电商的出现,让中小品牌和消费者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人们的选择也更加多了

近五年,社交媒体突飞猛进。"人以群分"表现得更加明显,同学、同乡、同事、共同爱好等等都可形成不同的类群。年轻人的注意力也越来越分散,都在各自碎片化的圈层里获取信息,电视几乎很少看了。媒介的碎片化,让品牌依靠单一媒介发声更加困难

互联网时代,渠道的多元化,媒介的碎片化,再也没有一个品牌,能轻易覆盖所有的渠道和媒体,这正是类似宝洁这样巨头公司所面临的新挑战。

4、总结

银澜营销认为,消费水平的升级,渠道的多元化,媒介的碎片化,是造成宝洁丧失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毫无疑问,宝洁目前还是王者,而且是值得中国公司学习的标杆。但是,在这个时代,再想一家垄断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这也正是国内众多中小品牌崛起的机会。

因此,银澜营销建议,小品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切入市场,发展壮大:聚焦特定人群的需求,提供特色产品;尝试新的渠道进行销售,与渠道一起成长;寻找合适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例如与产品调性匹配的K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