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近40年的狂风战斗机即将退役,歼击轰炸机为啥没能走到最后?
在军事装备方面,同一款装备因为其用途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定位和差异化的性能。比如导弹从作战来讲可以分为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又可以分为防空导弹和攻击型导弹。还比如都是军舰,但是由于职能不同又可以分为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等等。同样在空军方面,战斗机也分为了很多种,而曾经红极一时的歼击轰炸机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今年的2月19日到21日,英国皇家空军为狂风战机安排了最后三场飞行表演,表演结束以后这一服役近40年的经典机型将全面退役。作为目前仍在服役中为数不多的歼击轰炸机之一,狂风的退役无疑意味着歼击轰炸机这一机种将告别历史舞台,但其实早些年歼击轰炸机是很火的。
起先由于技术有限,各国的喷气式战斗机职能划分都十分明确。空战有空优战机负责,对地攻击由轰炸机负责。但是这样做的坏处的就是成本比较高,于是各个国家都开始想办法,怎么把战斗机和轰炸机结合到一起,这就是歼击轰炸机的由来有的也叫做战斗轰炸机。
但是战斗机和轰炸机完全就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要想同时拥有战斗机的机动性以及轰炸机的载弹量和轰炸精度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技术人员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可变后掠翼”,主流的歼击轰炸机如美国的F-111、俄罗斯的苏-24以及欧洲狂风都采用了这个设计。
虽然东西是做出来了,但是实际的使用效果却差强人意。使得这些歼击轰炸机不仅没有想象中的两项全优,反而削弱了战斗机和轰炸机各自的优点,而且由于技术的限制又很难做到同时执行对空和对地攻击的两种作战任务。
所以可变后掠翼是很厉害的设计,但是算不上优秀的设计,因为这样的歼击轰炸机也就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随着发动机技术以及空气动力设计的进步,现在的多用途战斗机比歼击轰炸机的表现要优秀得多,所以歼击轰炸机被淘汰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