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园会国际馆:九十四把"花伞"汇成一片海
94把优美“花伞”簇拥在一起,形成一片白色的花海。夜间搭配灯光照明,更呈现出一片五彩斑斓的景象。这就是2019北京世园会的核心建筑之一——国际馆,也是园区内面积最大的场馆。北京世园会期间,国际馆将作为国际范围内参展的国家、地区和园艺组织的室内展场,承担起“以植物和园艺,会八方之友”的重任。
国际馆的总设计师、北京建院总建筑师胡越将其形容为“灵感与理性对撞的结果”。由94把“花伞”簇拥的国际馆采用了环境优先的设计策略,通过平缓的造型和单元组合的几何设计手法,有意识地淡化建筑形象。希望在簇簇“花伞”和树林的映衬下,让建筑融入大自然的环境中,同时为二次设计留下可操作空间。
从远处看,在海坨山绮丽身影的映衬下,国际馆像是绽放在绿荫里的一片花的海洋,与周边的青山绿水相得益彰。整个建筑不会让人联想起某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世界各国的参展方、游客来到这里,就像走进一个大森林一样。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园艺展览都将进驻国际馆。牡丹芍药、月季、组合盆栽等国际园艺竞赛也将在国际馆举办,园区内将迎来一场场园艺界的“奥林匹克”竞技。
“放眼一看,94把‘花伞’长得都一样,但其实,每把‘花伞’从高低、标高到弧度都不相同。”北京建工集团世园会国际馆项目施工主管武光达一句话道出了施工的难度。
以高度来说,最高的一把“花伞”是23.65米,最低的一把是17.56米。不仅如此,就连“花伞”上的每一个“花瓣”也都有不同的标高,整个工程不同点段的细部标高加在一起共有5000多个。建设者在完成制作操作平台、花伞柱定位、主梁拼装、次构件拼装、焊接、花伞吊装、花伞坐标定位、焊接等8个工序后,才能立起一把“花伞”。
除了造型的美感之外,94把“花伞”还被赋予更多绿色、科技、智慧的功能。
针对延庆地区冬季多降雪、易结冰的特点,每把“花伞”顶部都设置有融雪电缆,“花伞”柱内设置雨水管线,与地下集水池和地面上5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井联通,无论是冬天的融雪还是夏天的降水,都能顺着“花伞”柱内设置的雨水管导流贮存,用于园林浇灌和建筑日常运行。“花伞”顶部同时还铺设了光伏膜,可以在白天通过太阳能蓄电,为建筑的夜间运行提供辅助供电。(记者 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