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四点的功课,想和保险公司发生投保理赔纠纷都困难!
保险师.成长学院
前段时间,3.15消费者权益日,银保监会提醒消费者,明明白白买保险要做到“四看”:看需求,看产品,看收入,看条款:
为什么银保监会要从这四点来提醒大家,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消费者在购买保险的时候,容易犯这方面的思维错误,导致保险没买对,没赔好。
银保监会虽然提醒大家要注意做到“四看”,纠正大家买保险容易犯的错误思维,却没有给出如何具体落地的解决方式?
今天小编就保监会的四点温馨提醒出发,教大家如何自救不掉入保险的坑里,用好保险这个金融工具。
1.犯错误思维一:不看需求?
受人情关系,广告或自媒体等影响,很多伙伴是跟风购买保险,并不有清楚自身需要哪种保险;或误人为保险是一锤子的买卖,并不清楚自己的保险需求是会随着我们人生阶段的变化,需要动态调整的;
自救指南:
保险是拿走我们对风险担忧的金融杠杆工具,首先我们可以对家庭成员担忧的风险进行分析排序及哪些产品可以解决我们担忧的风险:
然后,希望大家可以转变思维, 我们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家庭成员中的身份角色会变化,曾经是小孩,然后变成大人,结婚生娃,最后变成老人,所有没有哪种保险方案设计是可以一劳永逸求。面临家庭结构或成员变动,我们风险的优先级是会变化,保险的配置也是需要动态调整的;
我们不同人生阶段,家庭成员如何规划保单,可以参考下面的思路;
a. 成年之前(0-18岁)
特点:父母替子女购买的阶段;小孩在0-8岁之前抵抗力差,容易得流行疾病,建议配置费用补偿型医疗险;8-18岁,小孩活波好动,可补充意外和医疗险;如果父母的自己宽裕,可以提前储备教育金;
b. 单身期(22-30岁)
特点:收入低且不稳定,开销大;年轻人喜欢户外刺激,家庭压力小。意外风险大,可以搭配定期寿险+意外险+医疗险,消费型为主;如果资金充裕,可以购买重疾保险。(因为年轻保费越便宜).
c. 二人世界(28-35岁)
特点:收入稳定,家庭压力小,可以通过保险强制储蓄; 主打:高额寿险,重疾险等,可以附加定期寿险,意外或医疗险;容易月光的家庭或者家庭余钱佛系理财,可以购买理财型的年金做未来子女的教育金或自己养老金;
d. 为人父母(35-45岁)
特点: 夹心层,上有老下有小,有负债;通常这个阶段家庭经济压力大,保费预算有限,可以以家庭保险套餐的形式来解决保费不足的问题,即优先给家庭经济支柱投保储蓄型比较重的主险,而其他家庭成员搭配保障型强的附加险,获得高保额;购买了房产的家庭,如果家庭设施齐全,可以投保一份家财险;
e.休养老(45-60岁)
特点: 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基本完成,收入也是发展到最高水平;主打:养老保险,通过财务规划,提前规划养老,减轻子女未来赡养的经济负担;有财富传承和资产保全的需求,也可以通过保险+信托的方式来筹划;
犯错误思维二:不看产品?
小编在接到的网友咨询案例当中,有很多伙伴误认为:“保险就是发生风险赔钱,没有风险钱归保险公司”,大部分人并不是清楚保险产品涵盖的范围很广,有保障的 ,储蓄,或者投资等,品类众多,作用侧重各不相同。
自救指南:
财产保险的特点:遵循损失补偿原则,根据财产的实际损失予以经济补偿;所以财产险不需要购买多份,根据被保财产的市值,购买相应额度即可;
人身保险又分成三大类,具体可以参考这张图:
人寿保险:以被保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且被保人的生存和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人身保险。偏保障类是定期寿险,两全险和终身寿险,适用于有家庭负债和赡养责任的家庭经济支柱搭配;偏理财的年金,万能险,分红等,适用于做未来品质养老或子女教育金的设计;
健康保险:有重疾险,医疗险,失能险和护理保险等;解决生病或意外导致的巨额医疗支出转移给保险公司;重疾险有消费型和储蓄型,预算多可以储蓄型,预算有限可以通过消费型拉高保额;
医疗险:消费型,保费低,高保额,根据预算从低到高有社保目录款,可以报销进口药的,或者高端品质医疗等;失能险和护理险基本都是消费型,可以优先给老人购买;
人身意外险:普通的意外可以通过意外医疗险解决,人身意外险主要指因为导致的伤残或身故,也是有储蓄型和消费型两种形态,大家可以根据预算的多少来合理规划;
犯错误思维三:不看收入?
保险配置的保额不够,出险解决不了啥问题,但配置额度太高,占用资金过多,容易导致家庭现金流紧张,如何科学的平衡保额和保费支出?
自救指南
科学计算家庭成员购买保额方法:
人寿保额的计算方法有:生命价值法和家庭需求法两种。具体可以参考下图的步骤来评估自己家庭的保额多少,一般寿险保额是个区间值,下限是被保人承保的家庭责任,上限是被保人的生命价值;
重疾险保额计算:保底30-50万(目前治愈重疾的平均花费)+患病后3-5年的收入损失+半年-3年的康复费用;
确定好家庭成员购买的大致保额,再将家庭税后收入5%-15%用于保费支出,如果保额和保费之间有差距,可以更换消费型或者定期的产品,优先配置高保额。
犯错误思维四:不看条款?
有很多保险业务员会宣传,保监会规定的前25种重疾标准描述一样,重疾产品哪家都差不多,而事实上,除开25种定义的重疾,其他疾病,轻症,豁免,绿通服务等,各家保险公司是可以自主定义的;
如果价格一样,当然保障疾病种类的条款越多,免责越少越好;但现实是有保险公司为了追求保费便宜,把高发疾病拿掉;有些产品不仅贵,保障条款范围也没有诚意等。
自救指南:
仔细阅读保障内容范围或免责条款,充分享受到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考察一款优秀保障类产品的6点建议:
1. 等待期(30天,60天,90天或180天),同类型产品,等待期越短越好;
2. 重疾险同等价位,包含高发轻症越多越好(轻症比重疾更容易获得理赔,还能豁免保费),具体可以参考下面高发疾病图片
3. 同等价位和保障内容,优先选择提供绿通服务的产品;
4. 市面上轻症,中症的赔付比例20%-60%不等,同等价位,赔付比例越高越好;
5. 有家族遗传病史的,譬如: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优先选择保障条款更宽松的;以糖尿病为例,A保险公司的切趾条款是优于B保险公司的单足截除条款;
6. 重疾多次赔付的产品,将高发重疾分到不同组的产品更有诚意,尤其是将癌症单独分组的,建议优先;下面两家保险公司多次重疾赔付条条款,明显的A公司分组比B公司的分组条款更好
以上,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落地实操,把保险产品买对赔好;针对消费常犯的四个思维错误:"不看需求,不看产品,不看收入,不看条款”,如果大家能响应银保监会的呼吁,在这四个方面做好功课,想和保险公司发生投保/理赔纠纷都困难。
想了解更多保险和理财的内容,欢迎关注“金融界的红豆", 留言或私信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