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三雄”之后,老牌强国战斗机技术的进阶之路
去年4月份,法国达索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已经在柏林航展上宣布了共同研发未来战斗空中系统(Future Combat Air System,FCAS)的计划,该方案的目标是在2035年至2040年左右列装一种新型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将用于替换现役的达索阵风战斗机和欧洲台风战斗机。之后,英国BAE系统公司也在当年7月份的范堡罗航展上展示了未来战斗机“暴风”模型。
而在今年2月,法德两国防长已经达成一致,将价值6500万欧元的FCAS概念研制合同给了达索和空客。与此同时,意大利和西班牙也相继公布了其未来战斗机开发计划,西班牙选择加入达索和空客的项目,而意大利则考虑英国的“暴风”战斗机,同样选择加入“暴风”项目的还有瑞典。这意味着,在五代机蓬勃发展的时代,欧洲将出现两种定位高端的新型战斗机发展方案。
显然,欧洲未来战斗机的发展道路,和已经趋于成熟的“欧洲三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欧洲三雄”发展历程的一大特色,即使欧洲已经尽最大的努力凝聚力量,但是各自不同的诉求,仍然会导致多方案和各自为政的情况出现。
欧洲三雄,一个时代的三大传奇
欧洲战斗机技术的发展理念并不落后,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英法等国就已经先后明确了对于下一代战斗机的需求,之后正式提出了欧洲联合战斗机(ECF)计划,这一计划的发展,也造就了后来的“台风”战斗机。
早期的ECF项目,由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共同参与,各家技术的集合,对于提升战斗机性能显然有极大的好处。但是法国一直以来坚持自己开发武器,因此即使是加入ECF项目,法国也希望扮演主导者的角色。法国的想法遭到英国的反对,这导致ECF项目出现了意见上的不协调。
最终围绕ECF项目的争论以法国的退出而告终,随后在上世纪90年代,英德意西四国进一步明确了需求和分工,最终促成了“台风”战斗机的投产。但是在1994年“台风”战斗机实现首飞的时候,距离需求提出已经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这对于ECF项目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挫折。好在参与研发的各方均为老牌军事强国,在法国退出之后,ECF项目质量仍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
法国退出ECF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该国拟定的方案和其他国家不一致,法国计划打造一种类似于美国F/A-18系列和F-35系列的海陆空通用战斗机,而且法国基于自身需要,希望设计标准重量为9吨的战斗机,但是ECF的其他成员则希望获得重量超过10吨的战斗机。需求的不一致,决定法国只能选择退出。
不过法国毕竟也是一个老牌军事强国,且得益于自主开发武器的理念,法国在航空工业技术方面也已经获得了深厚的积淀。所以在退出ECF项目之后,达索仍然自己继续研发新型战斗机,即法国现在列装的“阵风”战斗机。
单独研发的好处在于可以仅考虑自己的需要,且能够减少喋喋不休的争论,以及繁琐的分工流程。或许正因为如此,所以“阵风”战斗机首飞和服役的时间均早于“台风”战斗机。“阵风”在1986年就完成了首飞,其服役时间为2001年。作为对比,“台风”于1994年首飞,服役时间是2003年。
达索“阵风”战斗机
尽管进度很慢,但是“阵风”和“台风”都是极为成功的机型,“台风”战斗机不仅是英德意西四国的主力机型,而且也受到奥地利、沙特等其他国家的关注。“阵风”战斗机则外销埃及和卡塔尔,印度也已经于2016年宣布投入88亿欧元,向法国采购36架“阵风”战斗机。
除了“阵风”和“台风”这两种机型之外,欧洲还有另一款性能优异的战斗机,即瑞典萨博公司所推出的JAS-39“鹰狮”战斗机。“鹰狮”战斗机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的,当时瑞典并没有加入英德意西等国的阵营,也没有参与法国的达索“阵风”项目,而是希望自己研发一种先进战斗机,用于替换已经老化的Saab-35“龙”战斗机。
和“阵风”、“台风”相比,“鹰狮”最明显的特点是减少了一台发动机,因此在起飞重量和载荷等方面,“鹰狮”或许略逊于其它两种型号,但是“鹰狮”的生产成本也同样大幅降低,而且飞机的油耗、对后勤系统的压力也相应降低。所以,“鹰狮”战斗机在出口方面创造了骄人的成绩。作为一种低成本战机,“鹰狮”成功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关注。
优异的性能,让上述三种欧洲战斗机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因为如此,这三种机型被称为“欧洲三雄”。虽然发展的过程分分合合,但仍然体现了欧洲战斗机技术的先进水平。当然,这种多阵营发展的模式,也正被复制到FCAS这样的新项目上。
JAS-39“鹰狮”战斗机
美国联合攻击战斗机:欧洲技术进阶的拦路虎
从“欧洲三雄”的巨大成功可以看出,即使是多阵营发展,欧洲战斗机技术也仍然能够创造出骄人成就。因为参与研发战斗机的这些国家,均为老牌军事技术强国。这些国家即使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能够打造出先进武器,因此,欧洲战斗机的成功具备充分条件,FCAS等项目的提出也是必然的事情。
但是冷战秩序决定欧洲在防务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这种情况即使在冷战结束之后也未见改变。欧洲国家本身有意逐渐抱团,并摆脱对于美国的依赖,然而美国不希望看到这一切,因为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更希望保持对欧洲的控制。因此,欧洲战斗机项目的发展,也绕不开美国这一关。
在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很快启动了美国联合攻击战斗机(JSF)研发计划,这一计划的直接目的在于发展全新的通用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将替换美国的各型战机,成为一种标准统一的空中力量。和以往不一样,JSF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合作项目,有多个国家参与了该项目,其中欧洲的英国、意大利、挪威、荷兰也是合伙人,其中英国还是一级合伙人。
JSF项目的产物,就是现在的F-35战斗机,这种战斗机除了美国自用之外,也大量出口给美国的盟友。对于欧洲国家而言,性能先进的F-35战斗机,无疑有巨大的吸引力。但与此同时,F-35战斗机所带来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因为采购F-35战斗机的国家,将需要在预算分配上做出选择,采购F-35战斗机无疑会挤占更多的成本,这将使得欧洲自己的战斗机项目发展受到影响。
可见美国通过发展F-35战斗机,间接实现了另一个目标,就是让欧洲国家更加依赖于美国的防务支持。也许对于那些只需要考虑安全得到保障的国家而言,这样的结果也是可以忍受的。但是对于像法德这样的欧洲大国而言,则不是一件好事情。法国并没有参与F-35战斗机项目,德国至今为止也没有装备F-35战斗机,显然,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计划,FCAS就是计划之一。
即使是作为美国重要盟友的英国,也没有在战斗机技术的发展方面完全指望美国。虽然英国投入巨大成本参与F-35战斗机项目,但是英国也推出了自己的“暴风”战斗机项目。显而易见,英国认为F-35并不是全部,该国仍然希望实现战斗机技术的发展,甚至计划提出更高的指标要求。
然而在目前看来,美国不一定会允许“暴风”和FCAS研发成功,因为这意味着F-35的重要性下降,市场将被分摊,最重要的是,美国将更难实现对盟国的控制。因此,美国很有可能会从中作梗,阻挠这些战斗机项目的推进。
所以,F-35战斗机或许将是欧洲未来战斗机项目的拦路虎。美国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欧洲,而不是另起炉灶的欧洲。美国希望看到欧洲购买更多的F-35,而不是造出另外几款先进战机,与F-35竞争市场和影响力。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战斗机
目标遥远,欧洲战斗机项目仍然举步维艰
除了遭受F-35战斗机项目的冲击之外,欧洲未来战斗机的发展,还需要面对更多问题的困扰。如前文所述,“欧洲三雄”的发展呈现了一个分崩离析的事实,这一现象将继续制约欧洲战斗机技术的发展。在发展先进战斗机的问题上,欧洲必须集中力量,才能够更快取得进展。但与此同时,欧洲国家又有各自的发展目标,像英法德这样的国家,则想竞争领导地位,因此导致问题不断出现,时间也不断拖延。
像“台风”、“阵风”以及“鹰狮”这样的机型,虽然性能先进,但它们的定位其实有些尴尬,因为这些战机只能算是增强版本的第四代战机,但不是真正的五代机。五代机需要拥有出色的隐身性能,例如F-35就是一种先进隐形战斗机。
所以现在的欧洲,一方面更加迫切地需要研发隐形战斗机,另一方面又需要面对自身没有足够的隐身战机开发经验的事实。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所以FCAS才会将新型战斗机的服役时间推到2040年左右。因为在短期内,欧洲国家想要取得全方位技术突破,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而且,在五代机技术蓬勃发展、六代机概念逐渐浮出水面之际,欧洲国家所提出来的未来战斗机方案,能否确保赶上进度,也仍然是个未知数。如果说“欧洲三雄”的分分合合模式依然可以接受的话,那么定位的继续滞后就是无法接受的了。
也就是说,“欧洲三雄”的定位尴尬问题,是不能继续重新出现了。欧洲可以选择FCAS,也可以选择“暴风”,抑或是可以两者合并,但不管是何种方案,都必须确保足够先进,至少必须赶超F-35这样的机型。
但,这样的目标似乎有些遥远,它和战斗机的服役时间一样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