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老人收藏3万多张旅游门票 足不出户“游”遍祖国壮美山河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 院里樱花开得正盛,薄兰强将两本厚厚的塑料册,抱在树下,把一张张旅游门票拿了出来。每天看看门票,成为薄兰强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81岁的他将此戏称为“免费旅游”,他说,小门票里有大世界,每一张都是祖国壮美山河的美好记忆。
门票简直是个“百科口袋书”
3万多张门票,装在上千本塑料册中,占据了薄兰强书房的很大一块空间。第一次对门票产生兴趣,是在1957年。“我从河南巩义老家,刚来西安不久,去革命公园玩,门票两毛钱,只有方寸大小,特别精美。”当年人们并没有“旅游”的概念,能花钱获得一张门票,还是蛮珍贵的。
从此,收集门票成为这位中学语文老师的一个特殊癖好。“每到一个陌生城市,当地的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门票舍不得扔,都攒着。”
按材质分,门票既有常见的纸质票面,也有塑料、布料、磁卡、金属甚至光盘做成的。按地域分,除了陕西本地几乎所有景区及博物馆各个时期的不同门票外,他收藏的门票涵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国家级历史名城就有80多个。
老人向记者展示他的藏品
“门票上知识丰富,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比如上面的地图、简介、特色文化,人物、动物、花卉、植物、山川、历史、寺庙,简直是个‘百科口袋书’。”薄兰强说,收藏到的每一张门票,他都会研究上面的图片,有壁画、书法、绘画、雕塑等等,均是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他也会在书上或网上查找该景点介绍与讲解,深挖其中的文化内涵,感觉比亲历景点的游客收获还多。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薄兰强已经收藏了3万多张门票,有的是他游览过后保留下来的,有的是他在“藏友”中间交换来的,还有不少是在拍卖会上购买的。这些门票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异国他乡,每一张都有不同的风情。
门票收藏属于冷门品种
比如这张面值只有0.2元的兵马俑门票,纸质泛黄,大小如公交车票一般,看起来素雅娟秀。比如这张带着音乐盒的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门票,像一本折叠起来的册页,翻开后,《绣金匾》的音乐就响起来。比如北京鲁迅故居的门票,上面印有陆燕生画的故居图,画家采用俯视角度、以三点透视画法,画了故居三个层次院落,并在真实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的审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与现在的门票相比,这些老门票基本是手绘后印刷的,烫金的字体加上考究的设计,精致的排版,更具艺术性。”今天,薄兰强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现在的很多门票,就是把景点的照片印在上面,有的甚至都是电子门票。此外,年龄越来越大,很多景点已经对他免票,“从这个角度来讲,门票也见证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收藏家协会旅游门券专业委员会的一位门票收藏爱好者说,景区门票在全国来说,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收藏品种,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使用移动支付、扫码进门,“未来,门票的收藏价值会逐渐凸显。”
文图 三秦都市报记者 宋雨 实习生 杜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