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超导 科创板“种子选手”如何炼成
本报记者 胡雨 何昱璞
根据西部超导披露的2018年年报,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材料、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我国航空用钛合金材料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也是新型战机和大飞机用钛合金的主要供应商。公司钛合金产品主要消费群体是航空锻件厂,最终用于军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超导产品(包含部分超导线材原材料铌钛棒)主要消费群体是MRI(核磁共振成像)制造商、大型科学工程、超导加速器等。
西部超导技术壁垒颇高。在超导领域,公司是我国唯一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国际上唯一的铌钛(NbTi)锭棒及线材全流程生产企业,目前已掌握NbTi锭棒到线材的全流程生产技术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018年,公司MRI用超导线材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在全球MRI用超导线材领域及国内各超导磁体领域的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在钛合金领域,生产军用航空材料的企业,要取得保密资格和军品科研生产相关许可,预先进行大量研发,并依次通过工艺评审、材料评审等一系列评审后方能成为相关型号使用材料的合格供应商。公司的钛合金产品已通过最终认证,并已批量应用于多种型号飞机,市场先发优势短期难以撼动。
西部超导的客户阵容强大,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航发动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西门子、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等。公司2018年年报指出,随着军机需求持续增长、先进发动机的研制进展,航空航天用钛合金需求占比有望持续提升。此外,超导行业商业化需求保持稳定,国内MRI制造商已在崛起,为低温超导线材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盛证券研报指出,高端钛合金性能优越,具有强度高、密度小、机械性能好、抗蚀性能强等特点。目前,我国高端钛合金相对紧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低温超导材料主要用于大型科学工程、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市场潜力巨大。全球仅有少数几家企业掌握低温超导线生产技术,西部超导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对手全部来自海外。
西部超导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不局限于产品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在满足产业链最终用户的高端需求的同时,以技术优势引导关键材料在重点型号、重大项目上的应用,做整体方案的提供商和解决者。
国盛证券研报指出,西部超导在高端钛合金业务方面主要竞争对手是宝钛股份。资料显示,宝钛股份主要从事钛及钛合金的生产、加工和销售,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34.10亿元,是西部超导的3.13倍;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亿元,是西部超导的1.04倍;今年以来,宝钛股份股价持续上涨。截至3月27日收盘,股价报24.77元/股,总市值为106.58亿元。
低温超导材料方面,西部超导主要竞争对手来自海外,包括英国Oxford(牛津仪器)、德国Bruker(布鲁克)等。牛津仪器是英国伦敦证交所的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为工业和科研客户提供超导磁体、超低温设备等高科技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和支持。截至记者发稿时,该公司总市值5.74亿英镑,折合人民币50.87亿元;布鲁克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之一便是设计、制造和销售主要基于金属低温超导体和陶瓷高温超导体的超导材料和器件,总市值为59.4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99.67亿元。
客户阵容强大
科创板在科研方面对企业提出了较高要求。投行人士指出,科创板五套差异化指标明确研发投入要求后,西部超导则被外界认为属于符合上市标准的“硬科技”企业。
西部超导公告显示,自2014年底挂牌以来,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6年至2018年,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6285.02万元、8659.72万元、9048.9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6.5%、9%、8.31%。从专利情况看,2018年,西部超导新增专利5项、发明专利7项。截至2018年底,公司拥有专利224项、发明专利199项。
从研发队伍看,西部超导形成了以多位院士为顾问,数十位稀有金属材料加工资深专家为核心的创新技术团队。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合计206名,占员工总数的26.72%。其中,硕士、博士学历以上的研发人员合计184名,占研发人员总数的89.32%。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后7人;2019年,公司计划引进超过3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国内高层次人才。
高研发投入造就了公司的“护城河”,并成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助推剂。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62亿元、1.51亿元、1.35亿元。2018年尽管净利润有所下降,但西部超导前述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受现有场地限制,产能未得到全面释放。公司新的研发生产基地即将投产,占地面积433亩,为现有厂房的1.5倍。投产后将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大幅增长。”
据该负责人介绍,西部超导拥有如此研发实力和业绩,与陕西省力推的“一院一所”模式密不可分。其中,“院”正是西部超导控股股东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简称“西北有色院”)。
“一院一所”模式是指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所(简称“西安光机所”)和西北有色院的创新模式,包括开放办所、专业孵化以及“科研、中试、产业化”同步发展等。在坚持研究院所控股的前提下,实行战略投资者参股、经营层和技术骨干持股的“混合所有制”,并通过资本市场募集发展资金。2016年,陕西省省府办公厅便下发文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复制“一院一所”模式,意在破解科技成果商业化转化难题,激发国有科技院所科研创新活力。
“一院一所”模式效果显著。以西北有色院为例,该院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在三线重点投资建设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基地和行业开发中心,是国内稀有金属及有色金属新材料与加工技术成果转化基地。西北有色院旗下西部材料2007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目前市值超过40亿元,控股子公司西部超导、西安凯立、西部宝德在新三板挂牌,目前市值分别为48.48亿元、2.8亿元、3.15亿元。
“一院一所”激发创新活力
根据西部超导2018年年报,其控股股东西北有色院持有公司25.19%股份,前十大股东中包括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创投”)、光大金控(上海)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光大金控”)等多名机构投资者,背后多家上市公司间接持股。
根据西部超导公告,深创投为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2.74%。深创投投资科创企业可谓“慧眼独具”。西部超导完成股份制改制以前,便于2009年6月跻身西部超导股东阵营。此外,其投资的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跻身首批科创板申报受理9家公司之列,深创投为该公司第四大股东,持股5.63%。
多家上市公司间接持股西部超导。资料显示,深创投第五大股东为深圳能源,持股5.03%;第八大股东为粤电力A,持股3.67%;广深铁路、中兴通讯分别持有深创投1.4%、0.23%股份。光大金控为西部超导第七大股东,光大银行持有光大金控7.89%股份。
某不愿具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其接触陕西拟登陆科创板企业的情况看,背靠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的特色企业有望率先登陆科创板。西部超导若能顺利登陆科创板,将为陕西“硬科技”企业提供有益经验。西安科研院所云集,科创板的推出,为陕西“硬科技”企业赋予新动能,加快陕西产业孵化速度,打造产业集群与示范效应。
该人士指出,西部超导此次拟申请在科创板上市,有利于兄弟企业之间实现良性发展。记者注意到,在上交所明确鼓励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登陆科创板之后,西部材料日前公告称,已完成西安天力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西安菲尔特金属过滤材料有限公司、西安诺博尔稀贵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股份制改造工作。三家公司分别从事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生产销售、金属纤维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铂、钯等金属材料及其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据市场人士判断,不排除这3家子公司未来复制西部超导科创板上市路径的可能。
“硬科技”赋予企业新动能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明光路12号是西部超导所在地。公司近日公告,拟申请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陕西省首家冲刺科创板的选手。
凭借出色的业绩、强大的科研实力及股东背景,西部超导在新三板上早已为人所熟知。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西部超导在陕西省遴选的首批30家拟登陆科创板企业中市值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