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专访|赵宝刚:从《奋斗》到《青春斗》,关于青春叙事的变与不变

文化娱乐

2019-03-28 21:12

导读:再度聚焦青春,重新拾笔讲述年轻人的故事,赵宝刚携新剧《青春斗》重回观众视野。回望赵宝刚的创作心路,这位在中国电视剧史上颇具代表性的导演为什么总对青春题材念念不忘?又为何要深耕在现实题材创作领域一挖再挖?影视前哨(ID:yingshiqianshao)对话导演赵宝刚,聊了聊创作背后的故事。

导演赵宝刚

文 | 李欣

12年前,《奋斗》热播。剧中那个触动一代年轻人社会神经的青春故事,以及那批浪漫而忧伤的年轻人,动容了无数刚刚进入社会的新鲜人。

《奋斗》的故事,就发生在北京东四环附近。剧中提及的“炫特区”“青年家园”如今也早已成了这一带为人熟知的真实地标。这里代表了京城东边的崛起,转眼在人来车往的几年间出落成了如今的年轻人靠努力奋斗也很难买下房的北京黄金地段。《奋斗》热播的2007年,这里的房价刚刚过万,十年后的今天,北京五环内的均价都很少再有低于五万的楼盘。

也是从《奋斗》开始,赵宝刚开启了他一系列青春题材剧的创作。之后,他以独特的美学追求、鲜明的审美个性成功打出属于自己的创作根据地,并在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史上占据了一席重要席位。

如今,阔别荧屏3年的赵宝刚携《青春斗》回归,被视作《奋斗》在当下时代语境的重述,又带来哪些关于青春叙事的变与不变?现实题材被投以无限高光的时刻里,中国电视剧市场又要走向何方?

赵宝刚都有自己的思索。

“斗”是破题线索

关于困境的出口、力量的表达

赵宝刚眼里,不论社会地位高低与否、对社会的认知处于何种程度,人在根本上无法脱离“追求”的本质,今天的90后00后,同样如此。

但也因为“追求”的不同,每个时代才要有每个时代关于青春的鲜活叙事。《青春斗》,是赵宝刚在几年之间能动地调度创作意识以及接触了大量年轻人样本的基础上,提炼出的一部中国当代年轻人图鉴,“他们在对物质生活享受、对情感满足、对社会地位等欲望的追求中逐渐抽离,转而追求略带惰性的快乐”,在他看来,对欲望的追求、对快乐的追求这二者之间是有共通之处的,即是都将会在继续前行的道路上面对或大或小的困境,这时“斗”的力量便显得分外顽强。

关于片名,背后其实还有故事。“最初上报选题规划时,这部剧的名字还叫《向前进》。在后来打磨的过程里,我找到了一个更贴合主题的‘斗’字,正好与青春期阶段长在脸上的‘青春痘’谐音,于是才有了现在看到的‘青春斗’。”

面对困境,勇敢去“斗”,是《青春斗》里五个女孩的真实写照。赵宝刚向记者透露,郑爽饰演的向真,遭遇恋爱多年的男友突然凭空消失、与舍友合伙创业以失败终结钱财尽失、找工作面试屡面屡败等挫折,以至于她一度斗志全无、自我逃避且拒绝成长,但如同向真在剧中尾声里感慨的那样,“六年来我全失败了,我没有做成功的事,但我成长了”,所有的意义都在这里。

剧中的其他四位“斗士”,同样在各自的青春路上摸索着、前进着。由盖玥希饰演的钱贝贝称得上是向真的“最强闺蜜”,这个看似高冷、不愿主动、从不妥协的女孩,实则内心柔软、温柔真诚;陈小纭饰演的向真结拜“兄弟”晋小妮冲动任性、遇事逃避,甚至有点作,但她一路的“斗”与“变”将会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成长和青春的意义;于慧的奋斗之路比任何人走得更艰辛,出身贫寒、渴望成功的她最早开始,但也处处碰壁,危机重重。

都在讲“斗”,12年前的《奋斗》与《青春斗》又不尽然相同,这是时代的叙事所决定的。赵宝刚对《奋斗》的理解,是一种是保持上进的状态,和80后一代在快乐中努力拼搏的精神追求;至于《青春斗》,介入了更多个体性的状况,更侧重在青春语境下与负面情绪抗争、直面生活压力的顽强品质。但无论如何,如赵宝刚所言,二者之间有共同的内涵,“都要斗一斗”。

从剧里移情到现实,“斗”之于当下年轻一代有着更广谱的意义,同自身斗、同负能量斗、同一切不利于成长的因素斗,赵宝刚说,“青春不‘斗’,到老了想‘斗’也‘斗’不动了。”

再定义“青春

在我的概念里,都是“80后”

《奋斗》《北京青年》《我的青春谁做主》是赵宝刚家喻户晓的“青春三部曲”。谈起为什么继续做一部青春剧,赵宝刚坦言:“原本不想再做青春剧了,但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事、物摆出来,我觉得还是有话要说,于是在三年前想到了这个题材,决定把它在电视上呈现出来。”

网友称其“青春”概念仍停留在70后、80后的思维,赵宝刚也直面了争议,他并没有那么细分地把《青春斗》定义为90后的青春,相反,他有自己的看法,“人们似乎特别愿意将年轻人分成80后、90后、00后,而我的划分方式是将1980年之后出生的人统称为80后”。之所以这样界定,赵宝刚表示,“1979年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之后的一代人,所谓的80后,是中国社会格局和家庭格局的一次大转变,曾经以家庭为单位的、有兄弟姐妹的生活方式、教育模式全部重建,这之后的年轻人都被呵护得更加周到,在面对社会压力等方面与以往时代中的年轻人呈现出不同的反应。”某种意义上,“80后”是一个分野,包括90后、00后在内,有他们的变,也有他们的不变。

赵宝刚看来,青年问题是80后、90后,甚至00后所共有的。《青春斗》中,向真率性自由却过于自我;钱贝贝外冷内热却从不愿主动迈出一步;丁兰独立坚强却缺乏社会生存能力;晋小妮向往爱情却任性冲动;于慧渴望成功却常常陷于急功近利的樊笼……她们,同样是当代年轻人的真实缩影。

从《奋斗》开始,赵宝刚总被大众追问着,“你一个五六十岁的老男人,懂得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吗?”同样地,打那时起,他便深刻地领会到“每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实质都是相通的”这一道理,也由此,他一直坚持为80后画像。“如果非要谈不同,90后和互联网之间的依存度更高,00后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开放视角会让他们更有地球观”,赵宝刚如是说。

不仅荧屏上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是年轻人赵宝刚导演在青春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过程中更是勇于启用年轻人、新人,可以说,赵宝刚的荧屏作品见证了陆毅、李小冉、佟大为、王珞丹等一众演员的青春之路。

此次郑爽在新剧《青春斗》之中的表现引发了观众的踊跃讨论,微博话题#郑爽演技#一经电视剧开播便问鼎热搜榜首位,“以后谁再说郑爽演技不好我跟谁急”,在网友高度肯定的同时,赵宝刚导演也肯定了她对角色的塑造,“观众现在看到的向真,状态是很理想的,是有鲜活度的”。

创作一直在路上

拍现实题材,那是一辈子的事

从《过把瘾》到《永不瞑目》,到包括《奋斗》在内的青春三部曲,再到后来《青年医生》《深海利剑》以及《青春斗》,对现实题材的探索内在于赵宝刚的创作历程之中,无论讲了什么故事,它们都真实地反映出以北京为代表的都市风貌,再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氛围,在不同社会阶段引发强烈反响。谈起对现实题材创作的看法,赵宝刚用一句话表明自己的态度,“拍现实题材,那是一辈子的事。”

“上学的时候丁兰吃涮羊肉,8块钱一盘,一顿饭两个人花三四十钱就解决了;步入社会,两个女孩吃饭花一百多;而身为律师的庄毅请向真吃饭,花二三百也是正常“,赵宝刚用电视剧《青春斗》中的情节阐释了立足现实生活的现实题材中的美学意识、生活情趣。

赵宝刚坦言,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带给文艺工作者无比强劲的文化自信,而面向大众的艺术创作,不仅要“接地气”,更要“提人气”。“在落地的前提下,要兼顾‘地上走’和‘天上飞’,所谓‘地上走’,就是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所谓‘天上飞’,即是要发挥文化化人的作用,带给人们智慧的想象空间,以此催生时代的期盼。”赵宝刚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心中有浪漫情怀的现实主义,并以《北京青年》中四兄弟到玉龙雪山上举行婚礼的戏份作为印证。

电视剧是缩影社会生活最直接的艺术文本,在赵宝刚看来,电视剧当然要去全面展现国家、人民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丰硕生活成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观念上对人们的影响,例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思考,对于快乐和幸福的体验。

这些内在的肌理,从不缺席于赵宝刚的创作之中。《永不瞑目》中的肖童,一个阳光的大学生为了国家深入贩毒组织,最终被毒贩一枪击毙的故事使人们将目光投向时刻处于危险之中、随时准备为国献身的缉毒警察;2014年拍摄《老有所依》,赵宝刚关注到我国的养老问题,并且随着创作的展开而对此愈发投入;正在热播的《青春斗》,剧中丁兰的母亲突然得知女儿要去德国留学时一气之下烧了护照,赵宝刚直言:“或许有的观众在看到这里时觉得电视化表达的太过分了,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我们前期的走访和调研中,甚至在我的生活周围,剪身份证、烧录取通知书的事情都有。”

“暴露问题、面对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才是目前我们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中需要着重表达的。因为你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有可能去解决”,赵宝刚说。

回到聚焦青年一代的现实题材创作,赵宝刚在与时代同频的心态中拾得创作的关键。“以往可能人们过多地关注成功所带来的快乐,而在实际生活当中,青年人更多面对的可能是工作上的不顺心、工资待遇的不如意、失恋等问题。因而,当前的现实题材影视剧创作应该面对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着重表现成长而不是强调成功。”为此,他时常与公司中的年轻人们聊天,他们谈了几场恋爱、喜欢去哪里吃饭等都记在赵宝刚脑海里的笔记本上。

“时代淘汰了劣质作品,包括大IP、架空剧等等,同时,时代呼唤精品、要求精品,冒着热气的现实题材是符合人类期盼的。”采访的最后,赵宝刚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