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地久天长》“骗哭”了十次
地久天长的,是永不遂人心。
失独之殇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影片《地久天长》一举登顶影帝影后双宝座,这份华语电影头一遭的荣誉为其增添诸多光环。
上周,影片终于正式上映。其实,作为一部电影,《地久天长》并没有让人惊喜之处。导演王小帅一如既往操持着他擅长的“把电影当电视剧拍”的手法。
影片的主题也一如第五代、第六代导演惯常走的路子——以个人琐碎为点,牵扯出宏大的时代悲剧。
《地久天长》同样如此,借助三个家庭的生活变迁,描绘出横跨三十多年的中国动荡史诗,从知青返城,到计划生育,再到国企改革、下岗大潮。
但抛开这些大格局的主题,聚焦小格局的家庭生活,《地久天长》很好哭。说它好哭,并非是滥煽情,导演王小帅就在朋友圈声明道——“不是哭戏、不是哭戏、不是哭戏,重要的事情说八遍。甚至不是电影,就是好长一段生活。”
三小时的时长真的为我们展现了“好长一段生活”。这段很长的生活是关于失独家庭。
耀军和丽云、英明和海燕,还有新建和美玉是三对要好的朋友,耀军家的儿子星星和英明家的浩浩也是亲密的兄弟。
一次,两个孩子在水库玩耍,星星不幸溺水身亡,致使两个家庭卷入了漫长的伤痛之中。
虽是丧子的大悲之殇,但电影通篇没有嚎啕大哭,从头至尾都很平静。这样的处理方式让我们在观看事件发生巨变时不会感到太激动,反而是那些很平常很平静的画面下却蕴藏着巨大的感染力,非凡君的十次眼泪都在毫无防备下,奉献给了这十个“小场景”。
01
新建和美玉是对新潮的情侣,但在那个年代,享乐主义被压制。黑灯舞会被视为聚众淫乱,新建因此入狱。
美玉和两对夫妻前去狱中看望新建,耀军打趣道,“你这样终于看着像个好人了”。几个人都笑开了花。
有趣的是,以新建的视角我们看到几个人仿佛也在牢狱中。也许每个人都身处牢笼,社会规则下的笼子,还有自己画地为牢的笼子。
曾经他们快乐地过着平淡的生活,而经历了星星之死后,他们的快乐也被锁在牢笼之中,不见天日了。
02
赶上了计划生育的年代,丽云和耀军的二胎来得很不是时候。海燕是当时主抓计划生育的干部,为了工作,她强行带丽云去堕胎,导致丽云大出血,终身不孕。
那时候端着铁饭碗的工人顾及到工作只能顺从这项残忍的规则,可没多久,国企改革、下岗潮随之而来。
丽云的牺牲仍是徒劳,她没了孩子也没了工作。
03
失去独子星星后,丽云和耀军的生活失去了所有意义。
在小年夜这天,外面的烟火热闹得很,而冰冷黑暗的屋内,烟火闪过丽云的脸,那是一张毫无生气的人皮面具。
正如鲁迅所说:“人类的悲喜并不相同,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04
星星死后,丽云和耀军不愿和任何人往来。他们害怕别人的同情、小心翼翼,也着实没有力气去交际。
在过年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这边海燕一家和美玉、新建在热闹地聚餐,而另一边,丽云和耀军在寒冬深夜里,悄悄搬走。
他们想离开这座饱含痛苦的城市,去到没人认识的地方。丽云最后看了一眼屋子,像是在和儿子告别。
05
离开老家后,丽云和耀军来到一个小渔村。他们收养了一个跟星星长得很像的男孩儿,丽云对他呵护备至,无限宠溺。
但男孩儿失去了自我,以星星的名字、身份活着,他愈加叛逆、孤僻,和养父母冲突不断。
一次在他逃跑后,夫妻俩四处寻找无果,返回家时,屋子被海水倒灌,夫妻俩默默地收拾。两人相顾无言时,他们和星星照的全家福借着水波从柜子底下漂了出来。
亲子不在,养子也留不住。他们注定是对没有子女福的父母。
06
养子决定要回自己的身份,离开养父母。丽云不忍,耀军对她说,“都这样了,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面对的呢?”
离开时,叛逆的养子看着失落的丽云,想着这个养母给予他的宠溺温柔,给她跪下磕了个头。
谁都没有错,只是无论多少个孩子也替代不了逝去的孤灵。
07
英明的妹妹茉莉一直仰慕耀军。她在出国前来到小渔村,和耀军发生了一夜情。本以为是再也见不到面的最后一次错误,可命运再次荒诞至极,茉莉有了身孕。
她想为耀军和丽云生下这个孩子,但耀军害怕丽云受刺激,“我跟丽云现在是为了对方活着,已经经不起折腾了。”他决定还是让茉莉打掉孩子。
做出决定后耀军在货车里痛哭,这一生,他注定与孩子无缘。
在时代的裹挟中,这一代人们大多都经历了失去身份的焦灼,下乡失去城市青年的身份,返城失去知青的身份,下岗又失去工人的身份。
而压垮丽云和耀军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们被剥夺了最后一层身份——为人父母。死去的星星、被强制流掉的二胎、养子、茉莉怀上的私生子,他们一一失去。
08
二十年后,丽云和耀军回老家看看。飞机上偶遇气流,颠簸中,两位老人吓得一哆嗦。
丽云笑着看着耀军,“真可笑,我们居然还会怕死。”孩子死后,阴间也成了父母的向往之地。
09
浩浩在星星死后被吓得一直有心理阴影,因为是他在玩闹中推了星星一把。海燕和英明对丽云和耀军一直有愧。
而之前又因海燕,丽云终身不孕,所以失去星星后,这个家庭也意味着彻底失去希望。双重内疚下,让海燕一直背负着重担。
在她患病临死前,已经神志不清的海燕对丽云说,“别怕,我们有钱了,可以生了。”
海燕一直活在丽云被堕胎的岁月里,走不出来,直到死亡。
10
丽云和耀军在告别海燕后,来到星星坟前。耀军喝着白酒,丽云喝着矿泉水。这时浩浩来电告诉他们,他的儿子顺利出世,夫妻俩很高兴。
但镜头一转,两人倚靠着星星的墓碑,望着成片的坟墓,那是难以言喻的孤独。
如果星星还在,这时,他们也应该有孙子了。 每一个孩子离世后,父母不过是两尊活着的墓碑。他们无牵无挂,只等待着死亡的日期。
整部片子没有大起大伏的悲伤、痛恨,它们都被拆散成了漫长日子里的慢性折磨。没有地久天长的相伴,有的是永不遂人心。
失独的父母既是后半生彼此唯一的依靠,但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对方丧子之痛。时代洪流中,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
一场汶川地震,增添了3700多个失独家庭。这是受地震创伤最深的一个群体。
他们大多都是跑到孩子的学校,看着一片废墟,看着子女满口砂砾的尸体。母亲傅蓉看着女儿的尸体,痛到失去了反应。她麻木地过着行尸走肉的日子。
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和女儿相关,甚至洗澡时看见自己的剖腹产伤口。
从前,女儿从这个伤口而来,而地震后,女儿只留给他们几万块抚恤金。住在用抚恤金安置的新房里,父亲王苓更难过,“什么都是女儿给我们拿生命换来的,我们在这儿享受。谁能接受?”
这些失独家庭都有同样的经历,有人无法再生育,有人夫妻关系恶化、离婚,他们反复自责,如果那天没有催促女儿早点去学校,如果儿子想转学自己没有因为不舍而阻拦,结果就会不同。
有人领养了孩子后,都会无法克制、近乎病态的宠溺,他们害怕再度失去。
有幸运的母亲生育了二胎,他们除了为了填补空寂的生活,也为了能有后代记住第一个孩子,每逢忌日,每逢路过埋葬孩子的学校时,他们都会告诉幼儿,这是你的姐姐,你的哥哥曾在这里念过书。
心理治疗的专家说,这些失独母亲“不断治疗,不断产生希望,不断失望,好像被反复灼烧。”
回到影片《地久天长》,导演为丽云和耀军安排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养子带着女友回到养父母的身边,他叫着爸妈,说星星回来了。
这样的结局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无疑是画蛇添足,很失败。但对于观众来说,它未尝不是一种安慰,丽云和耀军终于找回为人父母的身份,养子虽放弃孤儿的身份,但也回归到温暖的家庭。
生活终将是失望不止,希望也不止。人们反复被灼烧,也反复被生活眷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