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年号出自中国古典是惯例,出自典籍最多的是《尚书》
更换年号是怎么回事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日本共同社2017年1月一篇题为《日本天皇“年号”的意义和由来》文章提到了日本的“年号”是指什么。文章指出,在中国古代被认为天子也统治时间,年号制度由此而来。日本1979年制定《年号法》,规定“仅限发生皇位继承的情况下将改元”。若天皇退位,年号也将变更。
因此,2019年日本更换年号的原因不难得知,也就是天皇退位。2017年12月,日本确定了现任明仁天皇的退位时间确定为2019年4月30日。
第248个年号
据称日本在公元七世纪中叶首次使用“大化”年号,到平成已是第247个。每一代天皇拥有一个年号的“一世一元”制度始于明治时期。所以,日本即将迎来第248个年号。
共同社文章也曾介绍到,平成是依据《年号法》由内阁决定的首个年号。根据由两个汉字组成、便于读写且过去从未用过等标准由专家提议,经众参两院议长等人的意见征询后,在昭和天皇逝世当天由内阁会议决定。记载中国上古时代传说中五位明君的《史记・五帝本纪》中写有“内平外成”,《尚书》中写有“地平天成”。过去的年号也多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等。
年号多出自中国古典典籍
“平成”年号出自《史记》和《尚书》。日本共同社报道曾指出,年号出自中国古典一直是惯例。
据据学者统计,日本年号大约出自于106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日本天皇年号出自典籍最多的是《尚书》,达37次;其次是《周易》,达27次;再次是《诗经》,达15次。 此外如《礼记》、《孝经》、《周礼》等典籍也都产生出日本天皇的年号。
3月24日,日本共同社报道称,日本政府迄今为止收到的候选名称中据悉也包含基于日本古典的方案。日本古典中也常有从中国古典中摘录一节的文章,此次可能出现源自日中双方古典的“双重出处”情况。
官房长官菅义伟24日在冲绳县那霸市接受媒体采访,就新年号表示:“3月14日向考量年号的各位进行了正式委托”,透露已正式拜托多名专家进行斟酌。内阁官房的负责人3月13日在参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说明称,委托对象包括“拥有日本文学、中国文学、日本史学、东洋史学等相关学识的人士”。
共同社指出,日本的年号中能确认出处的都取自中国古典,但此次在作为首相安倍晋三支持基础的保守派等人士之间,对于日本古典首次入选的期待高涨。不过,日本古典的研究者介绍称:“日本古典中也有许多由‘汉文’(古汉语)写成的作品,究其根源都来自中国古典。越是有格调的语言这样的倾向越强。”
例如,奈良时代编纂的日本最古老的汉诗集《怀风藻》被认为有许多出自中国古典诗文集《文选》。用汉文书写的《古今和歌集》序文“真名序”中也有很多引用自《文选》及中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1989年1月“平成”改元时,日本政府委托的专家中也包括了日本文学领域的已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市古贞次,但留到最终候选的3个方案都出自中国古典。“平成”年号出自《史记》和《尚书》2部典籍。
北青报注意到,关于日本年号,媒体曾指出,日本天皇年号除了多来源于中国古代典籍,一些年号甚至直接照搬中国年号。由于中国长期领先于日本,特别是在唐代,日本积极向唐朝学习,包括一些唐代帝王的年号。如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日本清和天皇也把自己的年号定为“贞观”;唐德宗的年号是“贞元”,日本圆融天皇也把自己的年号定为“贞元”。
那么,为什么日本年号多出自中国古典典籍?
《朝日新闻》曾指出,一方面,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有名的万叶假名虽然是汉字,但仅是作为用来表示日语发音的表音文字,其汉字本身并无任何意义。这不符合政府要求年号中必须包含两个有意义的汉字这一要求。另一方面,即使是从日本古典中选取名句,但归根结底这些名句大多还是最初来自于中国古典。
明仁天皇在西安碑林寻找年号出处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病逝,明仁皇太子即位,成为日本第125代天皇,改年号为“平成”。 明仁天皇登基后,展开一系列皇室外交,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访华。199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10月23日到28日,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日两国交往史上日本天皇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访问中国。
据报道,西安是明仁天皇访华的一站。当时,明仁天皇想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看一看自己年号的出处。博物馆安排了几位眼神好、心思细的工作人员贴着碑石仔细查看,终于在65万余字中找到了“地平天成”4个字。当明仁天皇看到自己的年号出处时说:“西安碑林在日本颇有名气,许多日本人都知道。今天能亲眼见到,真是太好了!”
(原题为《日本更换年号是怎么回事?和中国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