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知识,以前的军队炊事兵是怎么在野外煮饭的
在军队吃饭不是小事,薪水没得发,衣服没得换,士兵还可以凑和忍耐,不过要是连肚子都吃不饱了,恐怕要造反,炊事兵是一个很有趣的兵种,以前的旧军队炊事兵地位很低,不用出操和接受训练,但在战场上这些炊事兵源源不断的提供能量保障前线的士兵作战,也是让敌人恨得牙痒的目标,打掉他们等于打掉一大群敌兵的士气,
现代军队战场饮食保障有野战炊事车,但在以前军队只能靠炊事兵埋锅造饭,炊事兵通常在前线几百米外埋锅造饭然后用扁担和桶把饭送到前线,一但开始煮饭基本不会移动,炊烟非常明显的告诉敌人厨房在哪,炊事兵们可是用生命在做饭,搞不好一顿炮弹砸下来,
不过野战厨房也是敌人喜欢的目标,旧军队饮食总体来说受当时生产条件限制,双方士兵能吃到的东西因限量只能果腹,如果能在战斗中抢到敌人的厨房和炊事兵,无疑可以饱餐一顿。
旧军队行军时军队是以双脚往前线运动的,炊事兵也要负责携带食材及烹饪用具,中国的制式铁质行军锅是1932年开始使用的,蒸煮食物均可,一个步兵连通常有炊事兵共8人,平均一个炊事兵要负责18个人的伙食,炊事兵工作繁重,一但进入行军状态,炊事兵天不亮就要起床准备煮稀饭,士兵出发前用早餐,然后炊事兵必须背着大锅子,水桶,米袋等先出发到下一个地点,
炊事兵到达前面预定地点后,就在水源附近开始挖坑埋锅,挑来井水洗菜淘米,采集野菜(有的话),捡拾木块或稻草当燃料准备煮饭,这一切在后面行军的队伍到来之前要准备完成,晚餐也必须重复同样的过程,士兵主要的食物为大米和青菜,因为做饭炒菜都非常之快,到了北方不出产大米就做馒头面饼,
由于后勤不健全以及缺乏运输工具,靠后方运补实在不可靠,士兵行军作战时都要自行携带三天口粮,之后就要走到哪吃到哪,常常要花很多功夫到各处搜集粮食,如果与当地民众的关系不好就加派武装士兵下乡搜买
军队固定驻扎在营房内时,士兵的伙食固定由伙房包办,食材可以就近采购,在营房中烹煮也比较容易,每人每月固定给伙房一定的伙食费来包伙,这笔钱通常直接由薪水扣除,伙食没有规定一定的标准,普通士兵每月伙食费的数字随部队略有不同,有时也受物价的影响,差不多占薪水的一半,
排长以上的军官的伙食是另有军官厨房供给,和士兵的伙食并不同,广东每天每个兵的伙食早晨有粥及馒及少量的花生米和咸菜,中午和晚上一莱一汤,用二个洋铁盆子装着,六人一桌最初常觉得吃不饱,老是一盆豆芽和豆腐加一贴点猪肉皮骨的一碗青菜汤,当吃到第二碗饭时菜就完了,第三碗饭不免要吃白饭,
浙江部队设有特务长,专门替士兵采购。伙食一星期可以吃一顿肉,平时是素,一般看来,士兵对于军队伙食最常抱怨的地方是缺油水,缺了油水就容易饿。但是因为荤贵的多,所以只有遇到年节加菜或者劳军的机会才有份量较多的肉可吃,士兵在营房内起码都能维持基本的温饱,毕竟在驻军的时候采购备食材相对的容易,以上说的旧时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