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斥资49.3亿港元收购廉价航空,意欲何为?
3月27日消息,国泰航空发布公告称将斥资49.3亿元收购香港快运航空公司,消息发出后,得到了媒体的大量关注,已经有专业人士对国泰航空的此次收购行为进行分析。
为什么是“香港快运”?
香港快运航空公司是香港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廉价航空,据相关数据显示,香港快运开通了24个航点,其中11个就在日本,目前乘客人次已经突破了410万。对于此次收购,国泰航空方面表示收购香港快运是因为业务上可以互补,会让香港快运继续以廉价航空的业务模式运营。
国泰航空是香港第一所提供民航服务的航空公司,还发展了港龙航空和华民航空两个子公司,市场份额占香港航空市场的76%。如果再加上收购香港快运的8%份额,国泰航空的市场份额将会达到84%,几乎要垄断整个香港航空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快运是香港唯一一家廉价航空,归入国泰旗下后,廉价航空市场就是国泰一家独占了。
对冲油价导致损失惨重
2016年,国泰航空受到对冲油价的影响,导致了2008年以来第一次全年亏损,亏损金额为5.75亿港元。押错宝的国泰航空签了4年的长期合同,4年内都将承受对冲油价的亏损。
“燃油对冲”更像是一场游戏,航空公司通过一组燃油衍生工具锁定成本,然后按估算价签订“燃油对冲合同”。合同签订后,该航空公司购买燃油的价格就按合同当初订的价格核算。假设航空公司把燃油成本核算在70美元,签订了合同后,即使油价上涨到100美元,在合同的有效期内航空公司仍然可以按70美元的标准购买。航空公司签订这种合约就是为了抑制油价上涨带来损失,可是一旦油价下跌得厉害,航空公司的亏损也会更大。
其实国际油价从2014年起就已经在跌,其它航空公司都结束了燃油对冲。但国泰航空不相信,它把油价锁定为90美元,导致最后没能享受低价燃油,而且还要为此承担成本。
遭受了对冲油价的损失后,国泰航空宣布大规模裁员,以缓解运营的压力。裁员的人数高达600名海外业务员工,这为后来国泰航空的扭亏为盈埋下了伏笔。
大幅度裁员后,紧接着国泰航空要做的就是转型。为了让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国泰航空重组了海外业务架构,包括前面提到的裁员就是为了缩减海外运营的成本,还增加了前往北美、欧洲以及澳洲的航班。如今又收购了香港快运,获得其在日本的11个航点,对于开拓日本市场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货运方面的资源也为国泰航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国泰航空旗下的两家子公司都有货运路线,其中港龙航空客运以中国大陆为主,货运则开拓到欧洲、中东以及北美地区;华民航空则是香港唯一一家全货运的航空公司,专营亚洲航班。
重组了业务后,国泰航空真的实现了盈利。2018年,国泰航空实现营收1110.6亿港元,同比增长14.2%;净利润23.45亿港元,同比增长286.26%,如果没有对冲油价带来的损失,净利润的数据还会更好看。
面临大陆和廉价航空的威胁
尽管国泰航空实现了盈利,但是很大一部分都是得益于货运的利润,客运业务的收益反而是下降了不少。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国泰把专注力放在了货运上,并且国泰旗下的港龙航空客运是以中国大陆的市场为主,近年来大陆的航空公司发展迅速,是国泰航空的一大威胁。
十几年前,国泰航空是大陆游客出行的中转站,因此服务的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是大陆游客。现在大陆的航空路线已经越来越多,飞往海外的航空路线也增设了不少,在香港机场能去的地方大陆机场也都有覆盖路线,因此削弱了国泰航空的竞争力。而且国泰航空一直以低价、航点和服务为优势吸引旅客,这一些,大陆的航空公司也都做到了。
另外,大陆航空公司数量多,路线广,价格还很实惠。这也是国泰航空收购香港快运的重要原因,为了开拓廉价航空的市场。大陆的廉价航空有六家,而香港只有一家,虽然国泰航空在香港的航空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放眼整个亚洲,航空巨头未必是国泰这一家。
从国泰航空收购港龙航空和香港快运这个动作看来,国泰航空是要迎战大陆航空和廉价航空。凭着它扭亏为盈的本事,未来国泰航空将会有很大的转变。
国泰航空曾经被Air Transport World刊物评为“2016年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有良好的口碑。虽然对冲油价对它的影响很大,但它能在这样的逆境中转型,说明它的确有一定的实力,在“燃油对冲合同”有限期结束以前,相信国泰航空可以承受相应的损失。
回到“收购香港快运”事件上,虽然有利于增加国泰航空的竞争力,它的股票却反而下跌了。尤其是在垄断香港航空市场的情况下,专家分析有可能国泰航空的票价会因此而上涨,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反而是个不利的消息。不过利好的一面是,香港快运还会作为廉价航空为旅客服务,这一点暂时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