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小学推“爸爸接送周”:别当苏大强式“甩手父亲”

观点

2019-03-27 16:23


连日来,武汉市光谷第十一小学开展了“爸爸接送周”活动,倡议孩子父亲尽可能接送孩子上学,引发舆论关注。


在此事引发热议后,该校校方回应,这项活动是倡议而非强制,孩子父亲在外地或单亲家庭的情况是极个别的,而且学校没有具体统计父亲接送数据,也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很小。


以开展“爸爸接送周”活动的方式,引导父亲更多地融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置于现实背景下,不乏积极意义。


的确,孩子上学到底是不是非得爸爸接送,并不是什么关键问题,毕竟各家的情况不一样:有的父亲工作忙时间错不开,有的在异地顾不上……若“爸爸接送周”活动是一刀切的硬性规定,那自然欠妥,也是对家长人为“附加义务”。


涉事学校并非没意识到这点,所以是倡议而非强制。正如校方所说,活动倡议的主要目的是引起父亲的注意,让更多父亲亲身参与孩子的日常接送,增进父子之间的情感,并希望藉此唤醒父亲的教育责任。


也就是说,“爸爸接送周”只是引导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一种形式、一个契机。而这背靠的现实背景是,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参与不够甚至缺位相当普遍,这也反映在了接送孩子上。校方的调查显示,经常接送孩子的,妈妈占比超过53%,爸爸仅有13%;家里承担孩子教育工作的,选择“妈妈”的超过90%,选择“爸爸”的不到50%。


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缺失,既有现实原因的制约,如“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但更多还是观念上的偏差,认为父亲的责任是给孩子创造物质条件,教育有学校和母亲操心就行了。这也导致了“丧偶式育儿”问题日显普遍。


▲图/新京报网


孩子的成长而言,父母双亲的作用不能互相替代,最好的模式也是双方共同努力,一起承担照顾、陪伴、教育孩子的责任。这就需要父亲们进行“角色补漏”,主动参与家庭教育,为孩子构筑起完整健康的成长环境。


最近,热播剧《都挺好》迎来大结局,剧中的父亲苏大强“C位出道”,成为热搜榜上的常客。“北有谢广坤,南有苏大强”“他强任他强,我是苏大强”——苏大强系列的段子和表情包也屡屡刷屏。虽然角色源于小说,但其中也反映出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样本,在这个家庭中,父亲角色中的缺位,不仅对孩子的成长会带来负面影响,也影响着男性自身的成熟和担当。


在此情形下,“爸爸接送周”活动有其现实针对性。就跟“产假夫妻共享”的建议一样,此举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于父亲的关爱,培养健康的亲子关系;另一方面,也意在更加公平地分担育儿责任,构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家庭伦理。


所以说,“爸爸接送周”更大意义是对父亲角色与责任的提示,父亲之为父亲,说到底还是对孩子要“亲”,感情上亲近,行动则要“亲自”。具体到一个家庭,父母对孩子的照料与教育,有分工有侧重也属正常,但不能变成“大撒把”,一些客观条件是理由,但绝非借口,有时间有机会做父亲的还应有意识地多陪陪孩子、有选择性地参加孩子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不让父爱缺席。


事实上,长期忽视孩子的成长与教育,非但对孩子不利,对自己来说也是遗憾——太多父亲都是意识到该陪陪孩子时,倏忽间孩子长大了,才明白已经太迟。


□房清江(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