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中国科创板若到成熟阶段,潜在市值料达2万亿美元
高盛3月26日发布的研报称,待中国科创板发展成熟后,潜在市值可能高达2万亿美元(以3月26日的价格计算)。
高盛A股分析师Kinger Lau及其团队从三个维度进行了潜在市值的测算。
首先,来自未上市独角兽、红筹股的3500亿美元。恒大研究院(Evergrande Research Institute)的数据显示,中国有156家未上市独角兽企业(市值10亿美元)成立已逾3年,根据最新一轮融资,截至2018年12月,它们的市值总计为7000亿美元。高盛假设这156家独角兽企业中,有一半将在科创板发行股票,这将使其市值达到3500亿美元。
其次,约550亿美元来自中国离岸上市公司的二次上市。高盛自下而上的汇总显示,符合科创板行业的上市市值中,约有2万亿美元位于离岸市场(主要是中国香港和美国)。假设所有符合条件的公司(即已上市红筹股/ ADR的市值为2000亿元人民币,以及特定创新领域的非两地上市H股)都在科创板上市,它们的流通股仅占全部已发行股票的5%(这与香港流通股的规模相符),高盛估计这类公司的市值潜力为550亿美元。
最后,高盛阐述了如何得出未上市的“新中国”公司2万亿美元的“蓝天”估值。从自上而下的角度,高盛估计,利用其股票研究团队对这些特定领域的总目标市场的分析,到2020年,许多关键新兴行业的潜在收入可能达到6.1万亿美元。
将1.7倍的市盈率(这是上市“新中国”股票的普遍市盈率)加到6.1万亿美元的最高估值上,高盛预计,未上市“新中国”公司(按当前价格计算)的市值潜力为8.7万亿美元。
然而,这些公司不太可能全部上市,特别并在科创板上市,因此,高盛修剪(hair-cut)了估计8.7万亿美元的全部市值潜力,通过计算美国和韩国科技板块与主板的市值比率(平均约25%),得出未来科创板市值2万亿美元的“蓝天”设想。
“科创板不仅将成为中国内地股市的又一个上市平台,还可能被视为资本市场改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Kinger Lau及其团队在研报中称,主要基于五点原因。
首先,从以审批为基础的制度到以注册为基础的制度。高盛称,迄今已有265宗IPO申请获得批准,但仍在等待中国证监会批准在内地上市(包括尚未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的申请在内,共有1800宗),企业完成上市程序平均耗时6个月,而在中国香港和美国,这一过程大约需要2-3个月。而在科创板,那些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将有资格发行其股票(须得到交易保荐人的批准),否决权已从中国证监会转移至交易所,这与中国香港/美国的做法更为一致。
第二,以市场为基础的IPO定价。高盛称,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在当前制度下,所有内地IPO的实际发行价格都不超过23倍市盈率(往绩市盈率)的估值上限。这导致A股出现了一些独特的异常现象,比如异常高的超额认购率和异常强劲的首次公开发行后表现。在新的架构下,隐含的估值上限将被取消,交易将根据市场供求来定价,这也更符合中国香港/美国的模式。
第三,扩大上市公司的选择范围。中国现行证券法禁止拥有不同投票权(WVR)结构的公司,以及无收入/收益的新兴公司在内地交易所上市。这些限制将在科创板上取消,除了传统的发行途径外,还可以通过CDR发行(例如,已上市股票的二次发行)。
第四,部分放开交易限制。在目前的规则下,新股上市首日价格44%的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价格10%的限制。而在科创板,新上市公司在上市头5天内不会面临涨跌停限制,此后将面临每日涨跌20%的限制。
最后,加强对披露和纪律行动的监管。高盛指出,作为以审批为基础的IPO制度的一部分,科创板机制就信息披露(内容、利益相关者、时间安排)、法律合规以及不合规情况下的纪律行动(例如退市)制定了详细的监管框架,这是提高A股整体公司治理标准的重要一步。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