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目的“恶意”——进击的催婚综艺
中国的综艺节目发展史上,有一类节目经久不衰,它在不同时期流行的节目形态下都会迸发出新的生机与强大的关注度,这类节目就是婚恋节目,而我们又响应时代语言,称这类节目为催婚节目。
《我家那闺女》中几位爸爸似乎说出了大部分催婚父母的心声
上周,大型女明星催婚节目《我家那闺女》在3月23日迎来了收官。这档聚焦中国亲情观察的节目,据公开资料显示,在首播当日便拿下收视全网第一,重播时段双网第一,13大热搜,其中有4个在当天不同时段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位。
在播出期间,吴昕泪洒节目的一期,不仅登顶微博热搜,也成功将不少观众的关注点由喜剧类、选秀类节目转向事业型大龄未婚女青年的情感问题。这与曾经的《我家那小子》几乎如出一辙,大龄单身青年的情感问题,相比节目本身的亲情而言,似乎更被观众所喜闻乐见。
由此衍生出的催婚热议,作为逢年过节亲戚邻里间永恒的话题,虽然被称作单身青年最大的压力来源,却也作为一种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元素,常被运用到各类节目中。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年中国的催婚节目都经历了些什么?
催婚进化史:棚内与棚外交叉,素人与明星交叉,观察互动与真人秀交叉
说起催婚综艺的始祖,应该是1988年山西电视台推出的《电视红娘》。随后的1996年,台湾一档相亲节目《非常男女》引入大陆,逐渐引发了婚恋节目在大陆综艺市场的繁荣。两年后,1998年7月开播的《玫瑰之约》,以9位男嘉宾向1位女主角发起追求进攻的约会形式,使婚恋节目在大陆进一步成熟起来。而《玫瑰之约》的出现,也可以说是一次由相亲节目向真人秀的一次转型。这类包含了婚恋元素的综艺,其节目形式也由征婚走向速配。直到2005年,持续了7年的《玫瑰之约》收官。
2010年,又一档新形式的催婚综艺《非诚勿扰》在江苏卫视上线。节目由24位单身女生以亮灭灯的方式决定男嘉宾的去留,此外还引入情感嘉宾担任点评。该节目播出后,有关两性情感类的话题以及与节目中真实展现出的当代年轻人婚恋价值观等,一度引起观众热议。《非诚勿扰》也因此收视节节攀升,甚至曾超越湖南卫视的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
《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
《非诚勿扰》这档包含婚恋元素的综艺成为爆款后,不少此类型的节目相继出现,形式上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创新。如《中国式相亲》,改变了以往婚恋节目男女互选+对话交锋的形式,将父母加入进去。然而,虽然该节目凭借父母帮子女相亲的强话题性曾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毁三观的吐槽也随着节目逐渐增多。
《爱情找对门》则引入了大数据分析,从男女双方的消费习惯、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帮助选择约会对象。
虽然各类节目层出不穷,各家节目虽有一些不同,但这些节目的本质仍是主打婚恋的节目,在整体模式上仍缺乏创新,多个同种类节目纷纷出现而导致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这时人们发现,似乎这样主打素人情感的婚恋节目走入了瓶颈期。
这时,即便是收视平平也没有让制作方放弃这个类型的内容市场,反而促使制作方或通过自我创新,或通过版权引进等方式,开发新的节目。于是,明星假想恋爱类真人秀开始登上荧屏。
如2015年的《我们相爱吧》,不仅是第一个明星参与的节目,也让包含婚恋元素的综艺第一次由棚内走向室外,转为明星+实境恋爱的模式。
类似的还有《如果爱》等。明星比之素人,自带的高颜值与高人气,配上节目中各处优美的场景,后期技术性剪辑等,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浪漫的婚恋场景,也因此诞生了如崔始源刘雯的石榴夫妇,余文乐周冬雨的宇宙CP等话题恋人。这类节目让观众在耳目一新的同时,因明星自带的娱乐话题以及大多数年轻观众喜欢看到的有关爱情的互动,都让此类节目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我们相爱吧》中的石榴夫妇
再到如今的《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等,则是以亲情观察为主,话题中加入情感的碰撞,使包含婚恋元素的综艺,而另外更有视频网站上话题量不小的《心动的信号》这一类,明星棚内观察素人恋爱选择真人,这些使得中国的催婚类节目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包含着婚恋元素的综艺出现在中国的荧屏上已超过30个年头,9102年了仍在综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且依然受到不少人追捧。那么,为什么这类综艺,能够征服各年龄段人群,成为经久不衰的存在呢?
为什么中国观众、制作方和平台方偏爱催婚综艺?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15-35岁未婚人群数量达1.8亿,这个群体还在随着时间逐渐扩大,婚恋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以火爆中国的经典婚恋综艺《非诚勿扰》来说,相亲形式的节目设置,不仅满足了20-30岁,甚至更大年龄层及不同社会圈层的人群对婚恋和交友的直接需求,也让父母辈的大龄观众在填补了生活中的空闲的同时,通过节目了解了年轻一代未婚群体的择偶标准、心理及婚恋观等问题。
随后包含婚恋元素的综艺进行改版,明星假想恋爱的户外实景拍摄综艺,如《我们相爱吧》《如果爱》等,则更多地开始从情景触发的男女双方的互动入手,除了视觉效果进一步升级,也使节目更具备故事性,这样的节目形式让观众耳目一新。而不同性格和特征的CP组合,某种意义上也利用观众观看节目时的沉浸逻辑,实现自我投射,从而满足了社会各圈层人群不同的情感需求。同时,不少年轻男女也通过节目,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恋爱技巧。
再到后来,婚恋元素开始与其他元素进一步结合,在节目内容的构成上,婚恋元素也不再占据大量篇幅,如主打亲情的《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社交真人推理秀《心动的信号》等,前者通过父母与儿女间的亲情碰撞引发的情感话题,使都市中不少因为催婚等事而意见不合甚至吵架冷战的父母与儿女,借助节目相互认知和理解彼此年龄层的想法与看法。而后者则在婚恋讨论的基础上,以其他元素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与可看性,成为观众消遣娱乐的选择之一。
《我家那闺女》中焦俊艳的单身独白引起大量单身被催婚女性的共鸣
综合来说,基于对年轻群体情感刚需和现实婚姻焦虑的观察,以及父母对于儿女情感生活的关注与担忧,由此而生的具备贴合这类人群真实现状的情感话题、代际矛盾,甚至是时下的社会话题等,是这类包含婚恋元素的综艺一直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
如此,也不难理解制作方对于包含婚恋元素的综艺,为什么总是充满兴趣了。而无论对于制作方还是视频平台方来说,这些包含着婚恋元素的综艺,似乎大多也从未让他们失望过。
即使不提《非诚勿扰》在当年所创下的收视冠军的成绩,以几个在网络平台播出的综艺来说,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我们相爱吧》第三季,累计播放量为11.2亿,《如果爱》第四季也达到4352万的累计播放量(不包含爱奇艺平台〉。
再到如今那些与其他元素相组合的综艺,如《我家那闺女》,这档主打亲情观察的综艺,屡次登上微博热搜的,几乎无一例外是节目中所涉及到的婚恋类情感话题。同样据猫眼专业版显示,《我家那闺女》,截至3月23日,累计播放量已达11.4亿,《我家那小子》也曾创下15.6亿的播放量。
而从整个内容消费偏好来说,在主打女性消费市场的当前趋势下,女性用户已成为各大视频网站争相抢夺的流量。曾有数据显示,综艺节目兴趣用户性别结构中,女性用户占比达82.12%,可以说,女性用户是综艺的主要群体。而始终以各年龄层女性为主打,包含着婚恋元素的综艺,始终受到平台方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催婚综艺也是明星们青睐的通告类型
从内容市场上看,婚恋元素的综艺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因而被制片方和平台方所争相追逐,而随着这类节目形式的演变,人们在这些节目中看到了更多明星的身影。一时间,似乎这类婚恋元素的综艺、真人秀,也成为不少明星所青睐的通告类型。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明星参演此类节目,除引发更多关注,为自己吸一波粉之外,最大的收获还是在于丰富了自己的人设,打开了自己事业的另一扇门。
比如在第一个主打明星的婚恋综艺《我们相爱吧》中就诞生了几对让人耳熟能详的夫妇。
这档节目以明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亲友见面、互相探班,甚至是拜见父母等情节设置,大大增加了节目故事性和真实性。通过这样的节目设置,不仅可以让明星嘉宾通过节目,全方位地展示自己,也能让观众通过节目,对嘉宾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娱乐圈流行着立人设的趋势下,通过真人秀节目,轻松建立起人设的途径,被众明星所青睐。这样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背景下,满满的故事性也让不少观众对节目效果信以为真,因而通过明星之间的性格和互动,将一对对假想恋人结成CP。如第一季崔始源刘雯的石榴夫妇,第二季余文乐周冬雨的宇宙夫妇,第三季潘玮柏吴昕的无尾熊夫妇。这也使得这些明星们通过节目收获了大批粉丝,流量大增。也丰富了自己的人设、打开了事业的另一个可能。
《我们相爱吧》潘玮柏吴昕的无尾熊夫妇
在上述三对夫妇中,尤以吴昕表现得最为抢眼。吴昕作为湖南卫视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之一,在社交媒体上长年受到多方质疑,这样使她的主持工作成长举步维艰。而通过参加《我们相爱吧》,与潘玮柏的真情互动,让很多人看到了吴昕在主持舞台之外的一面,同时也通过节目的推进,她与潘玮柏的互动的递进,在展现吴昕情感变化的同时,也从另一面通过吴昕的自述对这些的质疑有了一个最好的回应。
吴昕在这档节目中与潘玮柏的无尾熊夫妇也成为吸引不少人追看的重要原因,甚至节目结束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有两人的CP粉乐忠于关注这两人的任何动向。当然,人们似乎也从这档节目中挖掘出吴昕在主持之外的另一个可能真人秀、时尚的发展方向。
在近期的《我家那闺女》中,观众再次通过节目,了解到吴昕艺人背后生活化的一面,面对事业和生活的压力喘不过气,在人前坚强地活着,却也会在人后为了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而发愁,甚至黯然神伤。
吴昕在《我家那闺女》中失声痛哭
这让无数女性仿佛在吴昕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缩影,在不断成长中寻找着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面对生活带来的压力与挫折,情感的空虚与寂寞,逐渐学会照顾自己,自娱自乐。由此引发的情感共鸣,也让不少观众发起心疼吴昕,吴昕又哭了等话题,吴昕在被观众进一步关注与了解的同时,人气也再一次得到飙升。
当然,在明星们通过这种种的节目人气暴涨背后,实则也与节目制作方的营销分不开关系。前期以婚恋为主打的真人秀时期,通过炒CP的方式,抬升节目热度,到了后期,在与其他元素组合,婚恋元素已不是主打的背景下,又通过炒话题等方式,将嘉宾互动中,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及具有社会意义的话题,一度翻炒带上热搜,引导观众带入各自现实生活的情景中,从而在社交平台引发大量讨论。
细数30余年出现在中国荧屏上的各类有着婚恋元素的节目,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类节目从早期的直接男女相亲,到后来的情感专家、父母介入,再到近年颇为流行的由明星参与、佐以其他情感、社会话题,通过棚内观察开启讨论,在内容形式上,这类节目随着不同时期、不同观众人群的观赏偏好正在做着积极的改变。然而,无论怎么变化,这类节目婚恋元素的内核,或者说有关婚恋话题的讨论仍然是节目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容易引起受众关注、引发社会讨论的话题之一。
在中国现有的庞大的适龄未婚人群基础上,这类婚恋节目无疑有着滋养其成长的沃土。而这也是这类节目在中国综艺内容市场长年拥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原因。如今,我们可以看到表现直接的相亲类节目、也可以看到明星参与的恋爱节目、也有可以辐射到父母群体的亲情、催婚类的节目,可以说,这类节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的综艺内容市场上正展现着其蓬勃的生命力,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在现有节目形式下,还会出现更多与婚恋有关,但更加垂直的节目,这个内容市场,还会持续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