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利亚战场上的俄军特种兵:从不以真面目示人,面罩成标准配置
最近,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二月份袭击驻叙利亚俄军,致使3名士兵死亡的一个叙利亚土匪团伙已经被全部歼灭,这让俄军特种部队再度引起了人们注意。
说起俄罗斯的特种部队,很多人的了解恐怕还局限在多年前地摊文学排列出来的所谓“世界十大特种部队”的认识上。
在这个排名中俄罗斯的阿尔法和信号旗两支特种部队经常上榜,不过这两支特种部队虽然知名,而且水平很高,却不属于俄罗斯军队体系,而是归属于安全部门。
而在俄罗斯军队体系当中的特战力量是格鲁乌,很多文章中将格鲁乌单列为一支特种部队,这实际上是错误的。
格鲁乌不是一支部队,而是俄罗斯军队总参谋部情报总局的代称,它是俄军主要特种部队的指挥者,下属多支陆军的特战/侦察旅和海军的特种侦察站,这些部队归军区管理,但由格鲁乌指挥。
2013年,俄罗斯又正式组建了特种作战司令部,并打造了一支总参作战部队——SSO特种部队。
SSO特种部队的定位类似于英军的SAS和美军的三角洲部队,是属于第一层级、随时可以调用、可以参加任何战斗的顶级特种部队,成员大多是来自于格鲁乌体系和安全局等特战力量中的精英。
这支部队总兵力在2000人左右(包括辅助部队,其实真正的突击队没这么多),常驻库宾卡和谢聂日两个特战中心。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SSO进入克里米亚和东乌克兰作战,表现出色。
2015年9月俄军介入叙利亚战争后SSO特种部队和格鲁乌系的俄军特战旅精锐联合作战,成为俄军地面部队与极端力量交战的主力军。
俄军特种部队在2008年以前还是典型的“混搭”风,起码从装束和作战兵器上来看显得乱七八糟,当时有种说法是“混搭”的才是精锐。
不过2008年俄格战争之后,俄军对特种部队的建设作了重大改进,技术装备和作战理念上借鉴吸收了很多西方部队的有益经验,这让最近几年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俄军特种部队形象大为改观。
在叙利亚的俄军特种部队全部使用了统一配发的制式作战服装和装具,作战盔大多为俄罗斯自产的LShZ-1+盔,这种头盔类似于西方的FAST盔,比较轻量化,可方便安装夜视仪、耳机等作战附件。
在作战服装上,俄军特种兵的穿着就更加西化了,如果不仔细看枪的话,很可能会被误认为美军。不过这种偏沙色的迷彩服在叙利亚城市和荒漠中的伪装效果还是不错的。
除了作战服比较适应当地环境之外,俄军特种兵所有枪械全部有涂装,这就使得战斗员在作战中较少地因枪械本色而暴露,俄军枪械也大都配备消音器。
另外,俄军在叙利亚的特战力量有个特点是,全部佩戴面罩,很少公开对外展示。即便是在俄军的宣传片和战地照片中,很少有俄军特种兵是露脸的。
这其中一方面是俄军作战的习惯使然,一方面是出于保密因素,另外也有着保护士兵本人(身份)及其家人的成分,因为叙利亚战场上有不少来自车臣的极端分子。
俄罗斯特种兵在叙利亚战场上主要有四类任务:
其一:作为侦察/引导部队存在,配合俄罗斯空天军的打击行动;其二:保卫俄军基地、以及俄罗斯顾问团和叙利亚军方高官,承担警卫/保卫任务;其三:深入战区获取情报,有需要的话直接打击极端武装;其四:飞行员跳伞后,承担营救任务。
三年多的作战,俄军特种兵战绩客观,SSO部队曾创造了16人零伤亡击败一支300多人极端武装的战绩;而格鲁乌系的特战旅中也打出了普罗霍连科这样向我开炮式的英雄。
而借着实战的机会,实际上俄罗斯武装体系中其他的特战力量也曾秘密在叙利亚参战积累经验,可以说经过轮战,俄军大部分特种部队都获取了宝贵的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