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的“斯派克”导弹家族简史
北约国家的大部分反坦克导弹主要来自美欧。细数美国的“龙”式导弹射谷程仅1000m,精度也差,而“陶”式导弹射程3750m,但是破甲厚度才600mm,改进后也只有1030mm。法、德合作的“米兰”、“霍特”导弹,一般认为性能优于美国导弹,当然也需要更换。而法、德合作的“崔格特”导弹原作为“米兰”、“霍特”的换代产品销往北约国家。美国抢先一步推出“标枪”导弹,虽然性能先进,可是价格昂贵,一般经济实力较差的国家就不敢问津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芬兰陆军提出指标,对各国的先进导弹进行评估试验。“斯派克”导弹能在欧美军火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力挫群雄一举夺魁。
以色列的“斯派克”导弹基本满足芬兰军方的所有要求,例如能摧毁90年代的主战坦克;最大射程2000m以上;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适应芬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在未来的复杂电子对抗条件下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
而且在测试过程中各种不同战场环境中的武器操作;对不同距离、不同装甲目标的搜索、识别和跟踪;对导弹寻的器和热成像瞄准镜技术性能的检验;新式导弹与原有反坦克火力体系的协同能力等。以色列的“斯派克”导弹完美胜出,
通过以上的测试和严格评估,最后芬兰陆军选定了以色列的“斯派克”导弹,该导弹自有它的过人之处。与参与竞标的5种导弹相比,各个导弹各有优点,但与“斯派克”导弹相比,尚有不尽人意之处,缺点也不容忽视。 中程“崔格特”导弹直径达到152mm,战斗部重达5kg,可击穿1.5m厚的均质装甲。但是它的发射架重达17kg,比其他武器的发射架重,而且要到2003年才能交付使用。“米兰"3导弹自1996年起装备法国陆军,最近巴西、沙特阿拉伯也已引进。它的串联战斗部直径为117mm,重3.1kg,有较大威力。但是它的最大射程只有1850m,而重量达到38.52kg。美国的“标枪”导弹“打了不用管”,既可攻顶装甲,又可攻前装甲,命中率超过94%。瑞典的“比尔”2导弹是1999年才开始定型生产的,它采取攻顶方式,配用新式双级串联战斗部,可击毁挂有爆炸反应装甲的坦克项部,但是全套武器系统重达38kg。
下面我们详细聊一下“斯派克”导弹,该导弹实际上只是以色列NT系列反坦克导弹中的1个成员,NT系列反坦克导弹共有3种不同类型的导弹,例如NT-C"情人”、NT-S"斯派克”和NT-D"花花公子"。
NT-G型中的“情人”导弹。它是该导弹族中射程最近的一种,所以有时又叫近程“斯派克”。制成的导弹直径仅110mm,采用串联战斗部,是同类武器中直径最小的一种,但破甲威力较大,可在30俯冲角条件下摧毁爆炸反应装甲后击穿800mm厚的均质装甲。设计这种导弹时,以色列军方要求它尽可能减轻重量,导弹装在发射筒内,全重13kg。配用红外成象夜视仪的控制发射装置重9kg,配套的轻型三脚架重2.9kg。行军时,2名士兵可背1具发射装置、1副三脚架和2枚导弹便于步兵携带和操作,并能实现“打了不用管”。夜用瞄准镜的红外传感器工作波段为34m~51m,可在夜间使用宽视场进行目标搜索,发现目标后改用窄视场进行跟踪,昼用CCD摄像机放大倍率10*,视场109,重约5kg。三脚架可视战场地形条件进行调节,供射手方便地用卧姿、跪姿或坐姿进行射击。进入阵地后,射手通过发射装置上的瞄准镜搜索目标,发现目标后,用自动跟踪仪对目标进行跟踪和锁定。这时,导弹前端的寻的器即已瞄准目标,射手发射导弹后即可转移阵地,或者装上新导弹继续战斗。弹体呈细长圆筒状,前端装有电荷耦合器件/红外成象寻的器(CCD/IR),中部有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弹体后部有4片折叠式尾翼,稍前方还有4片较长的稳定翼。飞出发射简后,导弹升到空中以高位弹道飞行,直到最后阶段向目标俯冲,用串联战斗部击毁目标的顶装甲。可以看出这与美国的“标枪”导弹十分相似。但它的最大射程比“标枪”要大500m,达到2500m。它的操作和射手训练都比较简便,据称在试验中,95%的射手都能达到首发命中。
悬挂的反坦克导弹
“斯派克”导弹还具有两种不同的操纵方式,既可以采取“打了不用管”的方式,发射出导弹后立刻转移阵地,也可以采取“打了继续观察”的方式。由后一种方式还可发展出更有趣的“间瞄”射击方式,即导弹起飞后不是直接瞄向前方的目标,而是根据现场地形特点瞄向山坡顶端某一方位物,然后再控制导弹越过山顶飞到山坡背面攻击某个隐蔽目标。它改进了制导系统和推进系统,导弹可以搜索到距离更远的目标并实施攻击,最大射程从2500m增大到了4000m,射程增大后可能重量略有增加,但它的使用仍很方便,既可从士兵肩上发射,又可L三脚架上发射,还可从车辆或1机上发射。
在“斯派克”导弹族中, NT-S型是正宗产品,型号中的S即Spike词的缩写,一般音译为“斯派克”,也有人意译为“长钉”导弹。既可采取发射前锁定目标的方式,又可采取发射后锁定的方式。导弹飞到空中后,借助红外寻的器搜索地面战场上的坦克等装甲目标。同时从尾部释放出光导纤维,寻的器拍摄到的目标图像通过光纤传送到发射阵地,射手可在导弹的飞行过程中不断观察战场情景。“斯派克”导弹除了保留了前端的电荷耦合器件/红外成象寻的器外,在弹尾部助飞发动机的附近加装了1根光导纤维轴和光纤传送信号辅助处理电子卡。这时,如果发现导弹偏离了发射前锁定的目标,仍可通过光纤发出修正信号,控制导弹保持正确的弹道一直飞向目标,因而可以提高命中精度。
以色列还使用了一种NT-D型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其实是在“斯派克”导弹的基础上加以“放大”而成的,它的设计原理、制导方式与“斯派克”导弹几乎完全相同。但其寻的器经过了改进,性能更为先进,可在更远距离上锁定目标;推进系统也经过改进,导弹重量增至30kg,最大射程增至6000m,最小射程400m。这种导弹主要装在各种反旦克战斗车辆或直升机上发射,打出去就不用管它;也可用光纤送信号,在未段弹道进行修正以一步提高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