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只是“打一针”、让病人“睡一觉”?不,麻醉医生是在保命!

看中国

2019-03-25 20:31

记者 王嘉译 实习生 韩明雪 吴文可

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周被定为“中国麻醉周”,2019年3月25日——3月29日是第三届“中国麻醉周”,本届活动的主题是“敬畏生命,关注麻醉”。

开幕式

省人医麻醉学科众多医护人员参与

为推动麻醉学科发展和传播相关麻醉知识,提高麻醉学科的公众认知度,河南省人民医院于3月25日上午9:30在门诊一楼举办麻醉周开幕式及专家义诊活动,并在本周内举办麻醉门诊、无痛内镜诊疗及无痛分娩相关专题活动。

医护人员为患者答疑

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张加强表示,国内麻醉学科起步的相对较晚,一开始的部分麻醉师可能不是专业人员,从护理岗位或者其他科室转过来,导致公众对麻醉医生的认知度不高,认为他们不是“医疗正规军”,还有一些人认为麻醉医生的工作就是“打一针”、让病人“睡一觉”就结束了,其实,麻醉医生的培养教育体系与其他学科都是一样的,而他们的工作也远不止“打一针”那么简单,包括术前评估、术中麻醉、生命体征监护、术后恢复等,全方位守护着病人的健康。

“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当你的意识失去了、呼吸没有了、冷暖不自知了……麻醉医生始终都在,在你失去所有“保护”时保护你。

无痛分娩,让分娩之路不再艰辛

看过古装剧的人对剧中人物生孩子的痛苦画面都不陌生,古代人称女人生孩子为“过鬼门关”。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避免产妇分娩时的痛苦,分娩镇痛(又称“无痛分娩”)技术应运而生,该项技术让产妇可以更从容地生孩子。

但是,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孕妇及其家属对无痛分娩存在各种误解,认为无痛分娩会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不良的影响,他们最担心的莫过于在麻醉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

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裴旭星大夫表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痛分娩技术是椎管内麻醉,其使用的药物浓度远低于一般手术时椎管内麻醉的药物浓度,经由胎盘吸收的麻醉药物含量更是微乎其微,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药物本身对母婴来说都没有副作用。据了解,裴旭星大夫本人就是无痛分娩技术的受益者。

裴旭星大夫说,有时候见到孕妇实在是疼得难以忍受,家人依旧表示“谁家生孩子不是疼着过来的,怎么就你那么娇气”,这种类似的观念其实是不科学的。在疼痛指数排行榜中,分娩疼痛仅次于烧灼伤痛,居疼痛的第二位,这让不少产妇痛不欲 “生”。

为了避免因分娩痛而错失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应正确认识无痛分娩,不是痛得受不了才开始镇痛,而是当产妇开始有规律宫缩时,就可以实施。

另外,为保证产妇的安全,无痛分娩也有其适用人群,在产妇自愿申请进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基础上,产科医生详细评估其是否有产科禁忌症,再由麻醉医生进行镇痛前的评估,排除各种麻醉禁忌症后才能加以实施。

胃肠镜检查 不再痛苦

大多数做过普通胃肠镜检查的人都表示这种经历此生不愿意再体验第二次——在清醒的状态下,眼睁睁地看着长长的胃镜,插入到自己的喉咙里,这种画面光是想想就能引发极度的不适。

然而,胃肠镜检查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消化道肿瘤的金标准,那些因恐惧心理拒绝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往往可能错过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

有了无痛胃肠镜后,胃肠镜检查不再痛苦。

据介绍,无痛胃肠镜是在普通胃肠镜的基础上,由麻醉医生预先通过静脉给予一定剂量的短效麻醉药物,使患者迅速进入适度镇静状态,在毫无知觉的状态下完成检查。检查结束后,麻醉药物输注停止,残余的药物在体内逐渐被代谢,此时,患者缓缓苏醒过来,“真的检查完了吗?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

麻醉门诊 让麻醉医生从“幕后”走到“幕前”

2017年12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医疗机构麻醉科门诊和护理单元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麻醉科门诊及护理单元建设管理有关要求,强调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设置麻醉科门诊。

2018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设立了麻醉门诊,一开始,不少人产生疑问:麻醉科还需要设立门诊?麻醉门诊能做什么?

张加强主任表示,麻醉门诊的对象主要包括拟行无痛手术治疗的门诊病人,如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等;日间手术的患者;拟收住入院进行手术治疗并有心、肺等重要器官相应合并症的患者;门诊、住院患者麻醉咨询等。

在一般的手术中,麻醉医生大多是在手术前一天或是当天才与病人接触,根据病人的健康状况实施麻醉,这样一来,很有可能导致麻醉医生在上手术之前才发现患者具有某种麻醉禁忌症,因此推迟或暂停手术,这加大了病人经济和精神的双重负担。

麻醉门诊设立后,麻醉医生从“幕后”走到了“幕前”,将麻醉风险评估和术前麻醉准备工作关口前移,从而优化流程,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实现舒适化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