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点失守:政策、情绪、资金驱动力减弱,阵地战开打
成交量方面,沪深两市成交量为7683.4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8193.85亿元缩量510.4亿元。
海通证券投资顾问瞿时尹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3月26日下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前期政策、情绪、资金的驱动力减弱,次要影响因素包括美股的波动等。”
针对后市的走势,上海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市场分析师蔡钧毅认为,A股大概率进入到“阵地战”的阶段,操作策略由此前的“仓位第一,填平洼地”变更为“控制仓位,兑现盈利”。
“前期政策、情绪、资金的驱动力减弱”
3月26日已经是本周第二个下跌的交易日,在3月25日A股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一”,上证综指收跌1.97%。
相较于此前一段时间的迅速上涨行情,本周的下跌让市场措手不及。
瞿时尹指出,“两会”前和“两会”期间是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时期,这段时间市场围绕政策驱动不断涌现热点,而会后政策转入实施阶段,具体实施效果需要等待时间验证。
“市场情绪由高涨逐渐转入理性,沪指3000-3100点之间已经反复波动三次,前两次都很快有踏空的抄底资金进入,但事不过三,持续的高位震荡消磨了做多热情。”瞿时尹说。
3月26日的沪深港通方面,沪股通净流入12.16亿元,深股通净流入1.23亿元,共计净流入13.39亿元,北向资金在连续5个交易日净流出后再现净流入。
而在3月25日北向资金出现大幅净流出,半天就净流出超50亿元,全天净流出107.74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75.16亿元,深股通净流出32.58亿元。这创下了2019年以来北向资金单日最大净流出。
瞿时尹认为,“资金净流入”3月中旬以来也出现了瓶颈,首先看市场量能,持续两周的萎缩,北向资金自3月中旬以来也呈现净流出,而杠杆资金在政策没有明确放松的前提下也会碰到瓶颈。这也是市场出现下跌的影响因素。
“买买买”是2019年头两个月北向资金的主基调,那么自2019年3月6日以来,“卖卖卖”则是近期北向资金的主基调。
蔡钧毅认为,从长期来看,A股国际化的趋势虽然不可逆转,但在本次大涨之后,外资的撤离至少对于市场波动节奏形成明显的扰动和影响。外资基于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宏观基本面尚无明显转向的考量,始终未呈现放手一搏之操作,一直以理性的高抛低吸策略应对A股市场波动。
“今日指数呈现出高开低走格局。开盘后资金习惯性流出,空方率先发力。好在多方被动承接,使得下跌幅度有限,在分时上体现出窄幅震荡格局。”益盟操盘手俞湧认为,热点无力延续,市场想再起像模像样的行情实则难度较高。现在市场的格局较之前出现了明显变化,可持续性上攻的板块尚未出现,那么对市场的乐观情绪就需要不断降低。
后市怎么走
“从市场本身的估值修复预期看,沪深300指数此前的修复基本到位,接近13倍PE(TTM)的中位线,所以估值修复逻辑暂时无法支撑市场继续反弹。”瞿时尹认为,市场会维持月线级别的箱体震荡,等待基本面利空因素的出清,以及后续出现部分基本面前瞻性指标的利好共振。
俞湧从技术层面来分析,指出上证综指在3057点下方,意味着操作上需防守高于进攻。当然,未能跌破3月8日低点前,说行情已经结束为时过早,现在只是不断逼近箱体下沿,寻找更为有效的支撑。一旦跌破2970点,则需降低总体仓位来规避风险。
“A股大概率进入到‘阵地战’的阶段。”蔡钧毅提示,操作策略由此前的“仓位第一,填平洼地”变更为“控制仓位,兑现盈利”。
蔡钧毅解释道,目前资本市场调整态势已然显现,但起自3100点附近的调整对于中期市场比较有利,毕竟大部分品种的反弹幅度还在理性范畴之内,在估值修复的可控范围之内,继续脱离基本面的大涨反而会导致"脱实向虚"的担忧,所以本轮调整不但在消化上述的矛盾因素,也在等待更好的宏观契机,展开更有把握的、与实体经济更为匹配的二阶段行情。
中原证券分析师张刚则认为,沪指自1月4日开启的超跌反弹第一阶段已基本告一段落。
他认为,未来股指即将进入宽幅震荡、充分蓄势的阶段。前期遭遇爆炒的众多题材股后市可能面临较大的回调压力,而具备业绩支撑、成长性良好的二线蓝筹股经过充分蓄势之后有望陆续走强,届时沪指有望展开二次上扬,市场炒作的风格可能逐步发生转换。
国元证券的观点则较为积极,该机构称,短期调整不改上行趋势,市场偏好持续修复。近期市场情绪与前期相比发生一定犹豫与变化,其原因主要源自部分前期上涨过快的行业发生一定程度回调。
“我们认为,在利好政策的即时效应释放之后,部分行业阶段性修复基本完成,上涨趋势出现调整或者趋缓在所难免。但随着减税政策逐步落实,科创板稳步推进,以及估值修复依然存在一定空间,目前总体上行趋势仍未改变。”
从投资策略方面,瞿时尹认为,未来行情的看点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制度的不断完善,形成常态化的优胜劣汰“活水”效应,推动优质资产不断沉淀,从而推动指数慢牛;二是科创板的推出对于估值体系的重塑,A股存量科技股潜在有估值提升预期。
国元证券建议重点关注具有优质成长性的重点板块及其辐射板块,布局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龙头,一是从制造业升级、新基建景气度提升角度,关注电气设备、通信行业;二是看好政策持续发力下的科创型产业机会,如计算机、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