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大校大班问题仍存,部分地方变相办重点学校
田祖荫表示,2019年,完成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任务进入最后一公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力度,注重质量,督促地方各级政府保质保量如期实现均衡发展目标。
部分地方大校大班问题较重
“部分地方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认识不清,没有重点改造薄弱学校,而是建设少数城镇学校,甚至变相办重点,择校热、负担重等问题没有真正解决。” 田祖荫同时指出,部分县财政困难,支撑教育发展能力不足,工作中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劲头不足,力度不够。部分县搞突击达标。
另外,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大校大班问题较重。部分地方没有合理布局中小学校建设。在城乡建设中,没有为学校预留足够用地,城市(县城)学位不足问题愈发突出,“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严重。2018年评估认定的338个县中,分别有252、239、228个县不同程度上存在占地面积不足、运动场地面积不足、校舍面积不足的问题;有281个县存在2000人以上大规模学校;大班额比例依然较高,55人以上小学班级比例为6.92%,60人以上初中班级比例为6.21%。此外,也存在学区划分不合理、择校等问题。
同时,投入不足,改薄不力,学校标准化建设仍有短板。部分地方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图书阅览等功能教室数量不足。部分地方农村学校校舍陈旧,实验设备老旧,计算机、电子白板需要更新,图书配置复本量大,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不多。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差,床位紧张,宿舍条件简陋,洗澡间热水供应不足,食堂设施不完善,使用未做无害化处理的旱厕。个别地方未落实“对农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政策。
部分地区未做到教师同工同酬
在教师编制上,有162个县不同程度上存在有编未补问题。有128个县聘任4.6万名合同制教师和代课教师,未做到编外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有257个县缺少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外语、信息技术教师2.8万名。少数学校女教师比例达到70%,而有的城镇小学女教师占比达到90%。教师校长交流机制不健全,乡村教师补助标准较低,教师校长参加交流轮岗的积极性不高,约20个县教师和校长交流的比例低于10%。有的地方教师培训力度不大,针对性不强,没有足够的培训经费。
此外,田祖荫提到,338个县还普遍存在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现象。部分地方农村学校教师素质不高,对功能教室和仪器设备使用意愿不强、使用能力不够、使用率较低。少数学校常规管理不规范,安全管理意识不强,人防、物防、技防等存在漏洞。部分学校没有形成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课程改革能力不足,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部分学校学生学业负担重、肥胖、近视、睡眠不足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今年将严控重点校、大校额、大班额
“2019年,完成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任务进入最后一公里,攻坚难度越来越大,巩固提高任务越来越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力度,注重质量,督促地方各级政府保质保量如期实现均衡发展目标。”田祖荫表示。
为此,教育部将加强督政。持续推动地方政府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在发展规划、财政投入、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加强控辍保学力度,充分发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优化学校布局,确保校园和师生安全。严格控制重点校、大校额、大班额,不断适应新的入学变化和需求。
另外,精准扶持。持续推动各地向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建立监测长效机制,补齐短板,抬高底部,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都达到“20条底线”要求。
教育部还将加强师资。推动各地优化师资合理配置,创新编制管理,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确保“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在全社会重振师道尊严。
此外,注重育人。推动各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体系,加强学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克服“五唯”的功利化评价倾向,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比例达到95%。
“单从数量上看,现在的占比已过九成,距离国家规划目标已经不远。但从工作任务上看,未通过认定县自然条件、经济水平、教育基础十分薄弱,面临更多困难;近期通过认定县仍有薄弱环节,巩固提高任务较重。未来两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采用‘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两手抓策略,一手抓未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地区的攻坚工作,一手抓优质均衡的启动及推进工作,稳扎稳打,和地方各级政府一起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更高水平、更有质量迈进。”田祖荫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