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骂学生是“垃圾”,教师素养去哪了?
近日,有网友爆料上海交大博士生导师倪某,在学术交流群辱骂学生“垃圾,白痴,文盲,写的东西跟屎一样”,并称“都是垃圾一样的东西,等把自己锻炼成牛人,再提休息两字!”
25日,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发布处理意见通报:倪某存在言语不当、师德失范问题,其本人立即向当事学生及所在课题组学生当面道歉,并作出深刻反省检查;在全院通报;立即停止其教学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发布的处理意见通报。
如此粗俗的语言,与教师形象极不相符,而出自大学博导之口,则更令人瞠目。身为教育工作者,拥有与之匹配的素质和修养不可或缺。当教师在骂学生是“垃圾”时,就没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其实也很“垃圾”?
有人说,老师也是为了学生好,希望学生早日“锻炼成牛人”,因恨铁不成钢而生怒。但即便如此,也不可以肆意羞辱学生。而“你有什么资格需要休息”的粗暴管理方式,不仅侵犯学生权利,还容易引发极端事件。
关于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关系,一些留洋学子、媒体也介绍了国外的相关情况:国外也不乏师生关系扭曲蒙垢的现象,高校师生关系也存在灰色地带和诸多问题,但总体而言,讲求公私分明、人格平等。这种师生关系不仅约定俗成,而且受到制度保障。
迄今已培养出26名教授弟子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阳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学生是学生,不是劳力”,这在师生关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并且,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同契约关系,能够有效避免让学生参与与学术项目无关的事务。
事实上,对师生关系、双方权利义务,我们的高校中也有相关制度与师德规范,如果能够得到严格执行,监督措施落实得当,不管是研究生给导师“当儿子”,还是导师把学生“当孙子骂”,都很难发生。
上海交大在发现导师师德问题后及时处置,避免出现更多问题,这值得肯定。对于“师德”问题,高校还应保持零容忍,需要依法依规处理。师德水平,取决于教育、个人素养,更取决于监督的力度。
□马涤明(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