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多年来美国一直想同化中国,最近它却想变成中国

观点

2019-03-26 15:07

几十年来,美国共和党的经济方针都围绕着低税率和自由市场,将其视为必须全力捍卫的神圣方针,激进抵制任何监管市场的做法。高举自由市场大旗的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提出,社会“对自由本身的信仰”可以用其去监管化的决心来衡量。然而就在最近几个月,这种信仰开始悄然松动。导致这个现象的竟然是美国保守主义者最不可能学习的对象——中国。

今年2月,美国参议院小企业与创业委员会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专题报告,把中国迅猛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归功于政府的干预性经济政策。美国自由意志主义者很快便愤怒地指出,参议院报告的论调是对自由市场正统性的公然背叛,因为它得出的结论竟然是美国必须采取某种形式的国家规划,才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领域跟上中国的步伐,保证不被其赶超。

在这份“亵渎自由市场神圣”的报告出炉之后,英特尔公司于3月初发布白皮书,呼吁美国政府实施全方位国家战略,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该白皮书提出,通过加强监管力度以及开放庞大的政府数据库,美国才有能力应对中国越来越严峻的技术威胁,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该白皮书还强调中国政府在资助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方面已经走在了美国前面,对美国构成了威胁。

中国非凡的技术实力让美国的自由市场信徒们乱了阵脚——不论在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都是如此。随着中国增加军费、经略南海,成为美国头号地缘政治对手,那种不受束缚的资本主义不再是美国社会的共同信仰。正是美国自吹自擂的经济制度导致人们工资增长停滞和普遍的去工业化现象,而越来越多羡慕中国的人则指出:过去四十年间,中国经济靠国家规划使数亿中国人成功脱贫;如今北京的亿万富翁人数超过了纽约。尽管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债务负担加重,导致某些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可能遭遇危机,但这些都不足以熄灭美国近来对中国模式燃起的热情。

参议院的报告尤其令人困惑。尽管委员会主席卢比奥以前一向以坚定的自由市场捍卫者自居,但他的报告里却承认中国反资本主义的做法奏效了。纵览该报告,它忽而严厉抨击中国的经济制度,忽而肯定其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这篇纠结的报告既认为中国经济政策注定失败,又认为它必然成功。

抛开美国在中国问题上的偏执症,这种转变或许代表着美国在面临人工智能革命挑战时的反映。人工智能可能重构全球经济:过去,互联网和汽车等种种创新,是信息和交通的去中心化,而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一项集中化的技术。要改进人工智能算法,就必须向其“投喂”巨量数据。截至目前,只有像谷歌、腾讯、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等技术巨头才拥有足够的数据来开发过硬的人工智能算法。这种集中化或许确实使更强大的中央监管机构成为必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防范数据滥用等风险。

英特尔公司白皮书想让政府监管刚好达到有助于其业务的程度,一方面它所呼吁的人工智能国家战略从根本上来说是违背自由市场原则的,另一方面它的主要目的是为私营企业撬开美国海量的政府数据。三年前,《金融时报》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数据是新的石油,是后工业经济体的潜在驱动力。掌握数据最多的国家最有可能研究出革命性的技术,从而获得本世纪的经济主导地位。

就目前而言,由于庞大的人口和网络生态系统,中国掌握的数据量远远超过美国。因为这一优势,前谷歌副总裁李开复认为,中国将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超过西方。

这场新的“军备竞赛”涉及一个主要问题,那就是隐私。英特尔公司白皮书实际上是要利用公共数据牟取私人利益。它打着经济利益的旗号,要让美国抛弃严格保护数据的欧洲模式,转而拥抱经常被批评为“老大哥式”的中国模式。

早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美国两党便执行了对华接触策略,但该策略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从1970年代起,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基本路线是基于如下理念,即随着中国变得更富裕,普通公民会要求更大的政治自由;中国在人权保护和自由主义价值观方面也会朝西方靠拢。过去几十年来,美国的中国事务专家们一厢情愿地认为,随着中国越来越富,它离民主转型就越来越近。

事实却正好相反。中国对经济、政治和互联网的管理都卓有成效。与此同时,西方企业为了进入中国市场,从中分一杯羹,不惜牺牲所谓的“美国价值观”。

为了换取市场准入,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非常乐意抛弃自由主义价值观。今天英特尔公司已经呼吁美国实施中国式经济政策,也许不久的将来美国的数据保护政策就会发生变化,逐步侵蚀人们的隐私。

多年以来,一直是美国试图诱导中国使它变得更像自己;如今,某些美国人似乎倾向于变得更像中国。不可否认,中国的确是美国最强劲的地缘政治对手,但有时候,对竞争采取的回应措施反而比对手本身更值得警惕。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