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这部电影要是放到现在上映,过亿是没问题的

文化娱乐

2019-03-25 21:40

推荐电影

微米是认真的

王千源小编提过不少次的一位近年来比较走红的实力派演员。


其实吧,就小编看来,王千源最近几年的路子有点儿走偏了。

他当时一炮而红的角色应该是《解救吾先生》里面的绑匪,一身戾气,一幅枭雄的样子,狠辣聪明狡诈的歹徒样被演了个十成十。


之后和郭富城合作的《破局》里同样也是演大反派,同样也是让人闻风丧胆。

但是吧,在那之后,感觉王千源最近几年多多少少有点儿走“偏”了。


不知道是选片眼光的问题还是怎的,最近俩年他挑大梁的《龙虾刑警》和《“大”人物》,都是相当一般的片子。如果说演员火了以后有自己选角的自由了的话,那么王千源显然比较偏爱这种痞气十足不服管的正派“独”英雄类型角色


但是其实这种角色本身就很不容易有好剧本,一个不小心就砸了,还有一个也不算适合他的气质。

小编认为,王千源这样的演员,不应该放任自己被某一种类型的角色束缚。


他明明不是一定要往痞气那个方向走的。无论是当年的《绣春刀》里的老实大哥,还是今天给微米小伙伴们推荐的这部相当不错的国产佳作,都证明了他其实戏路可以更宽。

《钢的琴》


《钢的琴》。

这部电影上映于2010年,其实本片作为成本低演员阵容普通宣传也辣鸡的三无片,最后起码在奖项上,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




别的一些奖项不提,起码前面的“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迈阿密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以及中间的金马奖一堆提名,总不是开玩笑的。

起码就这部影片本身的成本和演员阵容来看,这个成绩真的相当好了。


然而,就因为投资不够的原因,本片几个主演尤其是秦海璐惨到自己倒贴片酬就为了把电影拍完……再看看十年之后的今天影视行业动辄投资几个亿,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

《钢的琴》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发生在东北的一个混合了爱情亲情友情,但最终还是生活的这么一个故事。


20世纪90年代初,东北一个工业城市。原钢厂工人陈桂林下岗后,为了维持生计,组建了一支婚丧乐队,终日奔波在婚丧嫁娶、店铺开业的营生之中。


与此之时,妻子小菊却不堪生活重负,移情别恋,跟了一个有钱的商人。之后,小菊光鲜回归,要求与丈夫陈桂林离婚,并且要求独生女陈小元的抚养权。


陈桂林当然不愿意把女儿给小菊带走,但是小菊说陈桂林给不了女儿优越的培养和教育,起码音乐方面就给不了。为此,谁能给女儿一架钢琴成了争夺抚养权的关键所在。


陈桂林希望将女儿培养成一名优秀的钢琴家。为了得到对于女儿的抚养权,他忍受种种压力,多方筹措为女儿买钢琴的钱,在四处受挫无果的情况下,于是便决计铤而走险,和女友淑娴以及当年钢厂的好哥们夜入学校偷钢琴,然而却又被人发现被抓。


当所有的办法都失败后,桂林偶然翻到一本关于钢琴的俄国文献,他灵机一动,决定另辟蹊径,于是叫上伙伴们在早已破败的厂房中开始了手工制造钢琴的征途。


最后,在退役小偷,全职混混,江湖大哥,猪肉王子等一群和他一样从工厂出来的落魄兄弟的帮助下,他们准备造出一部“钢”的琴,一群男人为尊严而战。爱情,友情与激情,幽默在不可能的任务中荒诞燃烧。


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什么意外情况都发生了,造琴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身上都有各种各样的破烂事儿。

胖头的闺女被个臭小子睡了,全组出动讨说法;季哥摊上点儿违法的事儿,最后检查了一遍自己负责的造琴工序之后离开了;工厂两座大烟囱要爆破,所有人的青春也被炸得一干二净……


在各种鸡飞狗跳之后,最终,他们还是成功的真的造出了一架“钢的琴”,女儿小元在所有人的注视中弹了一首简单的曲子,一切都在曲中流淌着。至于未来到底会怎样,似乎已经不再重要。




电影讲述的看似是一个人的故事,其实也是一代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便是那些90年代被迫从工厂下岗的工人阶级。


这样的背景设定,便注定了这是一部时代交替的悲歌。但导演却通过一种荒诞式的画面构图将这部影片拍出了一种喜剧的效果。在喜剧中奏响悲歌,无疑是在这个无法挽回的变迁中多加了一份洒脱。


从电影本身来说,电影没有一味的哭天抢地,而是用一种全程夹杂着黑色幽默甚至有些轻松诙谐的方式来用桂林一家子和兄弟们的故事讲述那个大环境下的东北缩影。

可以看出在画面上导演是花了大工夫的,人物的优势、劣势观众一眼便可以看的出来。


比如电影前半部分有一处,小菊和陈桂林上方各有一顶黑色的雨棚,但不同的是,小菊上方的雨棚完好无报,而陈桂林上方的雨棚却只剩一个空架子了。这也隐喻了这两个对立的矛盾体之间的优劣。


再比如,陈桂林和淑娴两个人喝完酒后回家的那段中,导演便使用了低角度仰拍的移镜头,并使两个演员尽量的正对镜头。再加上此时淑娴所唱的歌,使角色的洒脱之感油然而生。


其实对于年青一代没有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的东北的一切的年轻人来说,是不可能真正去体会到那个年代东北人民面临的艰难挣扎和痛苦煎熬的。

常上网的小伙伴可能多多少少还会看到一些,小编只是偶尔看到过一些简单的老一辈的回述,就已经从那些不加任何修辞的平铺直叙的叙述中读到了肃杀和惊心。


不经历过全民下岗的求生不得的困境的现代人,很难理会那样的苦痛吧。据说东北那边对国企和事业单位等“铁饭碗”也是中国所有地区中最执着的,可能正是因为这种骤然失业朝不保夕的恐惧刻入了东北人的血脉。

他们或许实在是太害怕了。


不过《钢的琴》在票房上只有区区六百万,放到今天这个动辄票房过亿的年代完全不够看,可是要知道那是网络时代还没有全面来临的2010年,作为没怎么宣传的文艺片,这个票房已经可以了。


不过说是这样说,还是觉得有点可惜,如果《钢的琴》放到今天上映,网络自来水军自发安利加上人民的物质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过亿应该也不是问题的。

只能说凡事多少都有个时运问题吧,没办法。


但是作为观众,还是可以选择在数年之后欣赏一下这部国产佳作的,相信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