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比惨更惨的观众

文化娱乐

2019-03-26 10:23

*本文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2018年,年底上映的翻拍片《比悲伤悲伤的故事》成为台湾本土最卖座的电影

几个月之后的上上周,它作为2019年的第一部台湾引进片在内地上映,将票房冠军的势头一并延续过来。

仅仅数天时间,就打破了由《我的少女时代》保持的记录。

而同档期的电影里,有漫威造势已久的《惊奇队长》、刚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绿皮书》、高分佳作《过春天》和周冬雨主演的《阳台上》。




所以,它还是在竞争对手阵容强大且丰富的情况下完成的逆袭。

而上周末,它甚至挺进北美院线,三天揽入17万美元票房,毫无悬念成为今年票房最高华语电影之一。




若问这部爱情片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答案在于感人

上映前,大陆版的海报上醒目地写着,“唯一观影提示:请带足纸巾。”


抖音平台上,很快就有一对对情侣亲自验证它的“好哭”,以此触动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去一探究竟。

但与此同时,有观众大呼上当,毫不客气地揭穿其烂片身份,两星封顶的评价便是表态。


票房和口碑的差异早已经不新鲜,但它颇有成为第二个《前任3》的潜力。

两个观众群之间已然产生一道深深的沟壑,各自认为对方“不懂爱情”或“三观不正”。

评判电影好坏的标准,不是感情共鸣的多少,也不是道德底线的高低。

看完电影的当下我也很生气,急于声讨它的狗血等槽点。

直到冷静下来才发现,它真正让我感到比悲伤悲伤的到底是什么。


这部改编自韩国同名电影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极其催泪的爱情悲剧。

男女主角K和Cream在高中时失去各自的家人,意外相识后相依为命,同床同居了十几年。

他们明明深爱彼此,却在除了一次接吻外保持着纯洁的肉体关系。因为身患绝症的K自知无法与对方相伴一生,便克制了这份爱情。

他隐瞒自己的病情,希望Cream能嫁个好男人,在得知她喜欢上男二牙医之后,用出轨的证据要挟牙医的未婚妻分手。


故事的转折,也就是观众泪奔的最关键节点出现在影片快结束时——Cream视角的闪回

原来她很早就知道真相,主动追求牙医、和他结婚,都是为了完成K的心愿。

但最后,她还是回到准备独自面对死亡的K身边,在他死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故事讲到这里,从绝症、殉情、四角恋等俗套的路数中,观众很容易猜到其“出身”。

让人难以忽略的是,韩版的豆瓣评分居然有7.7之高。



两部影片的口碑悬殊,第一时间让人想要怪罪于翻拍中常见的各种问题:不合适的选角、粗糙的制作......

事实上,这些都不存在,它甚至对韩版做到了最大限度的还原。

唯一一处产生影响的不同是韩版将故事继续讲了下去,Cream视角的闪回后还有一小段牙医视角的闪回

他同样知道所有的一切,也同样因为爱情,他心甘情愿地选择被利用。


这一笔的省略,造成了最大的剧本硬伤。

如果把K的自作主张、Cream的倾力配合视作无私,那他们对牙医及其未婚妻所做的一切,又算什么?

或许是为了让故事变得更加极端和决绝,以刺激当下观众的感情神经。

但韩版却无需如此,就能达到了让人落泪的效果并真正被感动。

因为它上映于十年前的2009年,再往前推十年,自90年代末开始,刚好是韩国爱情影视剧备受瞩目的时间段。

尤其是和《悲伤》(简称)一样的苦情纯爱片,在整个亚洲的观众群体中间都有着极大的市场。


一方面,这些作品中的爱情是最为古典动人的那种悲剧。

每一对男女主角都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分相爱却注定无法拥有大团圆的结局。

只是随着时代变化,横亘在他们中间的爱情阻力也需要变得更加现代。

被调侃为韩剧“三宝”并同样适用于电影的“车祸、癌症、治不好”元素,开始一一登场。

所以,《悲伤》里的K当然不是第一和唯一身患绝症、向深爱之人隐瞒病情的男主角。


1998年,许秦豪的《八月照相馆》是这类电影的起点(之一),并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片中的男主永元就和K有着同样的困境。

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依然过着寻常日子,经营一间小小的照相馆,尽职而温柔地对待每一个客人。

直到认识了常常光顾的女主,在和她不断的接触中日久生情。


但男主没有点破关系,也没有言明原因,而是在病情加剧后悄悄离开。

去世前,他回到照相馆,在橱窗里留下一张女主的照片。原本在等待中从失望到愤怒的女主,在伤心之余又得以释然。

那份含蓄美好的爱情回忆,已然于戏里戏外长留人心。

紧接着,这种没有结果的苦恋在不同的影视剧中一再上演,还以此为基础,引入时空错乱、多角恋、失忆、殉情等情节。

在《悲伤》之前,那些如今被视为“狗血”的桥段,早已遍布《触不到的恋人》《假如爱有天意》《脑海中的橡皮擦》《蓝色生死恋》《对不起,我爱你》......



但不变的是,通过角色及其关系的刻画,完成对纯爱的表达。

男男女女的人设魅力,总是相近的。

他们可以克制隐忍地包容一切,她们可以兼具靓丽外表和有趣灵魂。

为表现精神层面的契合与陪伴,相比直白大胆的性爱,感情的萌芽和生长更常见于镜头中的日常细节。

而他们针对爱情的某种理论或态度,会让观众有感于其精妙,成为对电影的记忆点之一。


这些特质在《悲伤》中随处可见,在《八月照相馆》里也早就有迹可循。

不算帅气的男主谦和有风度,女主恬静大方又可爱迷糊。他们没有确定恋爱关系的步骤,却早已有情愫在流动。

并肩走在雨中,一把伞斜过来、倾过去,从她的手里换到他的手里,彼此喜欢的心意藏都藏不住。

女主被雨淋湿后的白色衬衫下,若隐若现的内衣让气氛显得有点暧昧。



但这又只在观众的视角里,男女主之间依旧保持着爱情里最纯粹本真的一面。

影片结尾,那句将爱情比作老照片的台词,点题又动人。


类似的人设和桥段,再加上诗意唯美的镜头、娓娓道来的旁白等元素,共同构成韩国苦情纯爱片里百试百灵的套路。

只有在导演风格、演员魅力等变量的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而对大部分观众来说,不管曾经或是现在,至少有一部是能够抵达内心并始终难忘的。

但是说到现在,我却很难为台版《悲伤》的逆袭找到意义。

翻拍,不止这一部,骂也骂不过来。

考虑到台湾电影整体式微,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佳作也都主打青春和爱情元素,它能够拿下本土的票房冠军,还算可以理解。


可悲的是,它和《前任3》一样以偏激的情节引起关注,并在洗脑插曲抖音病毒营销的助力之下,赢得高票房。

这种追捧会让国产爱情电影在追求成为“爆款”的路上,失去底线。

事实上,观众早已一步步见证它们的“好看”变得越发不完整,对现实的投射也渐渐落俗。

2011年的《失恋33天》,在黄小仙治愈失恋、释怀前任的主线中,王小贱的角色踩准了“男闺蜜”这个有点妙的概念。

还有身为过来人的上司大老王、正准备结婚魏依然和李可、相伴几十年的老师和师母,他们的存在都有其意义。


2013年的《北京遇上西雅图》,怀孕的小三去美国西雅图待产时,与温厚善良的落魄大叔擦出火花。

除了讲述浪漫爱情,月子中心里那些经历不同的孕妇(拉拉、代孕者......),也在为观众提供新鲜且包容的视角。


到了2015年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爱情开始支离破碎。

陈末、猪头、茅十八,人人都在为爱蹉跎、自我折磨,集体一副有故事、很深情的腔调。

大家对备胎猪头的同情,似乎也给创作者带来了一点启发,在爱情片里“卖惨”的效果不错。


然后就是2017年的《前任3》,电影里的两对情侣在分手后,用约炮、吃芒果自杀等作天作地的行为彼此刺激。

终于,也深深地刺激着戏外的一对对情侣,想起自身的感情经历。

在泪腺崩坏之余,还上演着“现任变前任、前任变现任”的戏码。


其实,寻死觅活作天作地又如何?现实本来就比电影更“精彩”。

问题在于,从某一个时刻开始,电影里的“爱情”变得越发重要且绝对。

从《失恋33天》《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到《悲伤》里一再出现的“追车戏”,就给人形象直观的体会。

当黄小仙为出轨的陆然追出租车,被王小贱猛地一把拉住、一巴掌打醒。


猪头为燕子送行时跟在车后,发出疑问的哭喊: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


Cream因为失去K的痛苦,在隧道里奋力奔跑追车,最后她就真的没有活下去。


一步一步,爱情电影只剩爱情。

它不仅仅是主线,还成为唯一的“信仰”,但拥有值得思考和回味余地的爱情,却不见了。

更别提,多元生动的故事和鲜活可感的人物。

因为只要触发观众难以释怀却深藏心底的情绪,便可以达到让人哭、让人闹的效果。

这回是搬出十几年前盛行的苦情纯爱,赚取眼泪。

谁知道下一次,又会用什么幺蛾子去催生这样一匹“票房黑马”?

而从始至终,比悲伤悲伤的,还是被烂片感动而不自知和对着烂片哭不出来却等不到好片的观众。

互动话题

你最爱的韩国纯爱片是哪一部?

推荐阅读

打低分可以,但这片不该被低估

有完没完,韩流的风刮不完

国产青春片,竟然变高级?

戳下方“了解更多”,和小十君一起瞎说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