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再响:时代需要摇滚可会回归?
上映第三天,5.20%的排片,却贡献了9.58%的单日票房,单日票房1479万,三天累计4378.7万,这是作为一碗陈饭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在国内上映首周的成绩单。作为一部已经提前三个月在海外上映的人物传记,取得这样稳定的成绩已对得起“有史以来最为卖座的音乐类传记片”的名头。
而在线下,更多的情绪被发泄在了朋友圈中,一股股怀旧的文艺味儿随着眼泪喷薄而出,毕竟在摇滚没落的年代,还有哪部电影能这样轻松赢得全场观众的合唱呢?
回望1985,太多人想回到那20分钟
鉴于从去年北美上映起的剧透已经太多,影片的构成读娱君不再赘述。像一般的励志传记片一样,本片的时间轴覆盖了Queen从成立到1985年登上巅峰的曲折经历,尤其是传奇主唱弗雷迪·墨丘里的经典再现,从这方面看,这部电影的卖座像极了一部纪录片。
但又像福克斯常拍的英雄片一样,这部戏将主角的人生做了必要性修改,尤其是更改了弗雷迪·墨丘里公开患病时间等经历,让影片饱受影评人的诟病——纪实口碑差,这是影片的另一面。
将电影结束在1985年夏天的伦敦温布利体育场,无疑是记名导演布莱恩·辛格和不记名导演德克斯特.弗莱彻下的一盘大棋(导演闹别扭被踢出局是本片的戏外大戏)。而几乎长达20分钟的演唱会现场是整部影片点睛之笔,主演拉米·马雷克对弗雷迪·墨丘里复刻版般的再现,当牙叔熟悉的一句歌声“oh,mama”响起,让观众的鸡皮疙瘩瞬间附体,观影也瞬间值回了票价——毕竟,当年能亲临“拯救生命(Live Aid)”慈善演唱会听到四首传奇旋律的观众只有区区七万两千人。
种种公开资料显示,为了让神迹再现,影片对舞台场景进行了1:1的还原,服装、乐器甚至饮料杯在钢琴上的位置,包括山呼海啸的7万观众,都丝毫未变。
唯一“变”了的,是乐队的每一个人。影片弱化了弗雷迪同性恋的身份,弱化了他作为“性解放”的狂热参与者和受害者,同时让其他乐队成员参与感几乎为零,他们重现得像神一样的,是摇滚时代真正的巨星——“摇滚”本身。
追忆2018,让人唏嘘的福克斯绝唱
回望2018年,与《波西米亚狂想曲》联系在一起的是期望与好评。在此前结束的第91届奥斯卡上,《波西米亚狂想曲》揽下了4项大奖,分别是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和最佳音效剪辑。
如文初所述,低排片背后却稳健上升的国内票房让成本5200万美元《波西米亚狂想曲》有了再刷纪录的可能,其此前创下8.79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记录还将继续被改写。而同类影片中,排名影史第二的《冲出康普顿》票房仅6020万美元。
回到歌曲本身,《波西米亚狂想曲》诞生的年代朝气蓬勃却又暮气沉沉,反战、迷茫、荒诞,美国人刚从越南抽身不久,非洲多国从殖民地中始获独立,同性恋刚不被看作是精神病,解放、改变、新生是人们念得最多的词。而在听这些歌的人,心中总是默念着爱和希望、梦想和远方,“摇滚不止,生命不息”的理想国刚刚好是所有人的梦想。
而1985年,这一切的一切聚焦到了一场名为“Live Aid”的演唱会,演出旨在筹措资金援助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英美两国百名流行歌手同时在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开唱,向全球140多个国家逾15亿人直播,Queen成为演唱会上演出歌曲最多的乐队。本次演唱会募款5000多万美元,《波西米亚狂想曲》真正有份通过音乐的魔力改变过世界。
但很多人都不会想到的是,多年以后,这首歌的同名影片改写全球最卖座音乐类传记片的同时,被改写的还有其出品方——20世纪福克斯——《波西米亚狂想曲》全球票房轻松超越《死侍2》成为福克斯年度最卖座作品,也超过导演布莱恩·辛格此前执导过的任何一部《X战警》电影,刷新了其个人纪录。
可就在3月22日国内上映前两天,《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出品方20世纪福克斯影业正式被迪士尼收购,这部影片也真正成为福克斯出品的“绝唱”,好莱坞就此步入由20世纪福克斯+迪士尼、索尼、华纳兄弟、派拉蒙和环球影业构成的“战国五雄”新阶段。
(来源:今日头条)